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德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还是测验考试,教师对问题本身都有期待的答案或答案域,即期待答案,当学生给出的答案超出了这一范围,就称之为非期待答案。其中合理性的非期待答案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与期待答案相近的非期待答案,另一种是超越了期待答案水平的非期待答案。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往往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准确判断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并即时给予肯定,同时努力创设启发性、支持性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不断给出高水平的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升华合理性非期待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期待答案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给出的答案超出教师对问题期待的答案或答案域范围。而其中的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往往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能够准确判断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并及时予以肯定,同时努力创设启发性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不断给出高水平的合理性非期待答案,帮助学生完善和升华答案,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非期待答案"呈现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分歧。关注课堂互动中"非期待答案",就是要把其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并由此出发,重新理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非期待答案"激活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创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深度挖掘"非期待答案"的教学价值,从而让"非期待答案"带给我们"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4.
在增值评价理念下,对语文课堂非期待答案进行关注与探究,明确非期待答案具有重要意义:助推课堂教学从静态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探索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可实践方法;提供探寻课堂交往与对话的新视角;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从三方面对非期待答案进行引导:期待真实生成,寻找灵动课堂;重视评价互动,提升教学智慧;鼓励主动开放,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非期待答案"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过程,是一节课"附带"的衍生资源。通过对三个高中英语课堂中非期待答案的片段描述、案例分析和改进措施,反思了教学中对非期待答案的处理方式,提出了教学建议:课前多维度分析教材和学情,课中多角色组织教学活动,课后多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事实知识的庞杂性、地理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地理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非期待答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非常普遍,它作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地理课堂教学,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地理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应当认识到非期待答案的教学意义,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育智慧,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学生集思广益的地方,教师对于学生答案的处理又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笔者在教育实习中,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以及在课堂上长期的观察,针对教师处理课堂中"非期待答案"的态度以及原因作出一定的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它体现了师生主体间的理解、交往与对话。对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相关理论和实验实践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确立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的正确认识,为师生主体间的交往与对话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实现从理论走向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它体现了师生主体间的理解、交往与对话。对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相关理论和实验实践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确立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的正确认识,为师生主体间的交往与对话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实现从理论走向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诗歌教学中,“期待视城”每一环节的转换、倒错、阻塞都会形成“期待受挫”,从而导致学生的诗歌文本解读欣赏活动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受挫,是调整其既定心理图式,重建宽阔、动态发展的期待视域,以便其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开始。而“期待受挫”及其克服需要从三个层次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上逐层展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学习结果期待与学习有效性期待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期待的分析,揭示学习期待是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与当前的学习情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自己的学习及其结果的预料或预想,并指出它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努力程度等自我调节来影响学习的整个信息加工过程,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文学诗歌教学中,“期待视城”每一环节的转换、倒错、阻塞都会形成“期待受挫”,从而导致学生的诗歌文本解读欣赏活动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受挫,是调整其既定心理图式,重建宽阔、动态发展的期待视域,以便其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开始。而“期待受挫”及其克服需要从三个层次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上逐层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期待的课程源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对学科内容的期待、对环境的期待以及对自我的期待。由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往往被忽略不计,学生期待的课程也容易得不到有效实施,进而导致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故深入探讨学生期待的课程是学生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期待的课程源于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优秀教师、有趣学科内容、良好环境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期待。由于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往往被教育者忽略,学生期待的课程随之得不到有效实施,进而导致课程学习与学生实际相脱离。还原学生期待的课程是学生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应有之义,唯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内生性来源",成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白霞 《教师》2013,(5):104-104
爱是教育成功的艺术,要让教育妙笔生花,让学生学好你所教的学科,成为有用之才,就要捕捉每位学生的心灵,笑对每一位学生,期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宽容、倾听、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心理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产生教师期待的结果。“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策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注意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相似文献   

17.
胡涛 《英语辅导》2001,(5):20-21
相当多的同学解题时往往只对答案,不能、甚至不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其结果是: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每考必败。那答案在哪儿寻找呢?答案在题中,就在你眼前—语境 语言知识→答案。  相似文献   

18.
教师期待效应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其基本观点为人性是善的、积极的、可信赖的,其潜能是巨大的。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产生期待效应的基础,形成良好的互动是形成教师期待效应的关键,重视运用的合理性、差异性和长期性是建立教师期待效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期待效应的由来 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加州旧金山布奥克学校进行了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几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者根据研究数据指出从实验中引发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待最终使这种期待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待高的学生(即使这种期待没有…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运用的方法。通常,教师对所提的问题预适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答案。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答案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