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高考语言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开始将兴趣转向大量的模拟题,试图用考试的方法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考代读、以考代练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是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  相似文献   

2.
步国平 《物理教师》2007,28(12):63-64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有些教师认为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高考命题是不避陈题的,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变脸”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是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3.
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语文试题就以其特殊的地位显示了它的导向性,而且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高考指挥棒”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在高考语文试题的影响下,十四年来,“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已经成为一部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指导思想了。那么,抱着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对不对呢?显然,这是片面的。不过,从客观上讲,要求教师完全摆脱“指挥棒”,去另辟蹊径,恐怕这也不够现实,也是很难办得到的事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希望教师能全面正确地认识高考语文试题,扬长避短;二是希望高  相似文献   

4.
高考阅读试题的复习、备考,是一个常常让考生、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试题选材全力回避课文具体篇目,让考生觉得"教的不考、考的不教"而失去课堂上正面、积极的态度;大量的教辅材料、模拟习题仍无法全面覆盖高考试卷的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高试考题,找出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及特点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章可循.可是对必修三第三单元该"怎么教"、高考"怎么考"我很困惑,学生对这单元"怎么学"也很困惑。因此我带着困惑对涉及必修三第三单元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涉及这一单元在试题命制方面有以下特点:第一、本单元在近五年高考中多以选择题题型出现,极  相似文献   

6.
高考试题都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高考命题常常不避陈题,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变脸"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是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脸.  相似文献   

7.
高考是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试金石。教师平时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关注的是学什么怎么学。高三阶段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高考考什么,怎么考。08年江苏高考命题呈现这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目前高考评价体系,目的是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三个问题,这给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方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体现生物学科素养,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回归本质等,课堂教学中需不断探究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地评价教学,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知识如何复习才能奏效?高考迎考复习怎样实施"少教多学"策略?这是一个对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很不明显,学生在不断地受挫感中艰难前行,渐渐对语文复习失去兴趣和希望,于是高考语文复习就进入"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等误区。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高考语文复习变得"少教多学"呢?现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谈一  相似文献   

10.
透视近年来高考及各省市模拟试题的语言表达题可以发现,试题源于教材。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但是高于教材。这是命题的最高境界。依纲扣本,理性回归,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用好、学好语文教材,命题呈现出“教什么考什么”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正>原因类试题是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结合《经济生活》教学和高考实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和总结某一现象和活动的"原因",引导学生改善思维结构,拓展解答原因类试题的审题思路。一、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要分析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站在智慧的立场和高度审视和把握知识。这是一个教师带领学生"探海"的过程,"海"既大又深,需要管窥蠡测、以小见大,方能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如《经济生活》中引起价格变动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一个角度人手深入分析,逐步  相似文献   

12.
张琦 《语文知识》2015,(1):53-55
语文是最具发展空间的学科,这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高考语文试题是以考查能力为主,不再以课文内容直接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以考代读、以考代练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利用教材是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一轮复习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回归课本,科学备考,高效复习。结合近几年安徽省高考试卷和本人的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三其12年所学知识的检测,长期以来,我们高考的要求一直是“学什么,考什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升学率等利益的驱动,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这与我们的教育目的显然是相反的,因此高考就成了指导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我国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面临一个现实的困境——教师讲授困难,学生学习困难。教学处于"教"与"考"脱节、"文"与"言"割裂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成效低下。所谓"教"与"考"脱节,是指现有高考语文试卷(尤其是全国卷模式)中的文言文试题所覆盖的考点,仅涉及断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现一定程度“考”是“教”的手段,或“考”是“教”的目的现象,都是与语文教学和考试的本质相违背的。高考及中考语文试题改革只能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不同考试特点、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题型、确定题量,才能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试题都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高考命题常常不避陈题,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变脸”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是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脸。  相似文献   

17.
考试无辜     
时届期终,又是考潮滚滚、学子惶惶之时了。昨晚,女儿向我诉苦,她们学校的几门学科这学期实行教考分离。这几天,有的教师弄来了大量的试题发给学生。于是教师讲题,学生做题,新课索性不上了。这个事实说明,任何形式的考试都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在考卷上作弊的现象诚然并非绝无仅有,但就整个教师队伍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笔者认为,教考分离不仅有损于广大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作为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恢复了以学为主,但是却被高考指挥棒左右着,出现了"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急功近利思想,虽然学校和教师也知道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把它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高中教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学生失分较多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翻译时往往忽略试题的"采分点"。教师只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培养学生抓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采分点的敏锐意识,就能让学生将"考""教""学"三者结合起来,知道要找什么、学什么、梳理什么,使答题有指向性、预习有针对性、备考有系统性,从而提高翻译与解答文言文选择题的准确性,创造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培育学生的党史素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落实这一要求,需要通过考教融合,实现教考互促、教学相长。对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试题多以深入认知类、因果阐释类、史料论证类、判断评价类题型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爱国,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高考历史试题对党史素养的考查方式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讲准党的历史,廓清历史迷雾;讲清来龙去脉,梳理党史脉络;讲深历史规律,筑牢信仰根基;讲活当下启示,转变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