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应当结合文章中某些经典的语句,作为分析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济南的冬天》首段中描述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其中,北方空气寒冷,冷风凛冽,而作者以"温情"二字表达济南冬天的温暖,并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发展线索。一、良好的开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1.通过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段中描述到"济南的冬天就像一个婴儿,睡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4,(29):48-49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  相似文献   

3.
×××同学问:《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本文读来生动亲切,这与作者运用特殊的写景方法有密切关系。概括起来说,作者写景,不仅能如实地描述所见景物,而且掺入了主观想象和感情因素。文章在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三种写法:一是直接抒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写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优秀的散文。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自己过去住地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文章一开头,作者并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如何好,而是远远地用北京、伦敦的冬天作对比,作陪衬,来说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暖、晴明。这一对比,又不是一般的空泛的叙述,而是从作者过去住地的亲自感受来说明:在北京,“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而这难见到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作者老舍在这篇散文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的着色手法,描画济南冬天的美景,用色彩绘织绚丽的感情锦缎,创造了散文艺术的画境美。所以,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学习用绘画艺术的着色手法来写景状物的写法技巧,领悟着色于文的奥妙。在阅读方法上,可采取先整体观照———把握作者描画的济南冬天美景的整体构成特点,后分层透视———深入感悟作者是怎样铺彩着色、写景画物,表现济南冬天绚丽多姿的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画境美的。同时,要注意体味,思考:①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画济南冬天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这样的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若等闲:好像很平常。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这是一首咏物诗。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石灰”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以及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意志。【注】(答“象征”的手法也…  相似文献   

7.
《陶者》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蚕妇》的作者是张俞,也是宋代人。诗中反映的内客也不同,但在写作手法上可以找到某些共同之处。两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经典美文.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一、温晴又温情的天气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温晴"是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文章紧紧抓住这个特点,笔下的种种景物无不紧密地跟"温晴"联系在一起:"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样温晴的天气在"北中国"的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怪不得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这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温晴”这个贯穿全篇的特征,从“风”和“阳光”两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济南的冬天作了概括的介绍。文章的开头,作者没有向读者展示北国冬天所特有的严寒和清冷,而是用两个有名的城市来和济南作比较。  相似文献   

10.
宝地 70多年前,著名的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这是因为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所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济南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和"七十二名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济南的独特风光。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31):23-24
<正>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体会月下幻想之妙,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悟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品读幻想之妙,揣摩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者》(第五册30课)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一首直接反映封建社会贫富悬殊,尖锐对立的五言绝句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没有铺叙,也没有议论,而是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社会剥削者掠夺劳动人民果实的不合理现象作了有力地揭露。对比,这是文学作品常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抑扬,好坏,优劣,两相对比,各见高低。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武陵春·春晚》这首词来赏析李清照晚期对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的悲叹,主要从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以及对《武陵春·春晚》的具体分析,其中包括上片对落花意象的分析,和作者此时内心情感的变化;下片是对女词人"愁"的表达及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这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全诗共八行,三段.第一段写"蛾"和"烛"的悲剧,令人哀叹,发人深思-"蛾"为何"熄在烛边"?"烛"为何"熄在风边"?开头两句,衬托下文,与下文构成鲜明的对照。诗人在这里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第二段写萤火虫的光。  相似文献   

15.
<乡音>是台湾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代表作,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音"的珍贵.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霍桑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作者笔下的白兰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破灭,也象征了美国梦永恒的寻找。整部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尤其是小说的三个高潮都巧妙地安排在示众台上,并且每次示众,四个人物都全部出场,每个形象都发生了鲜明的对比转折性变化。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对比,以及作品线索"A"字象征意义的分析,对霍桑对比手法的运用做了简单论证。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7.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对比中,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事物的美丑得以充分揭示,作者的爱憎得以充分表达。作文时,如能巧用对比手法,就会有力地彰显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这首诗或某联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表现的?答题步骤:先答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悲伤,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如有手法当结合诗句指出手法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20.
《唐吉诃德》是西方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唐吉诃德》能具有如此永恒的艺术魅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在创作中普遍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他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寄托在了一系列的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