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理性关系到生活目的和生活价值的决断和追求,表现了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自我治理能力。理性的人具有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明智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的能力。现代理性主义教育导致的恰恰是非理性,而非理性主义教育又彻底放逐和否定了理性精神。教育的强制主义和蒙昧主义造成的结果是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理性精神的缺失。重塑理性精神,必须以教育的启蒙为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社会中,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表达大多以"前台"为场所借助理性的方式得以体现和重视。为了考察理性在中国情境下的演绎情境,选取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制度作为切入点,认为不完善的制度、制度制定阶段的部门利益化和组织及个人理性对制度理性的对抗,形成了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制度的潜规则运行状态。在个人荣誉评选制度实施过程中,这种情景消解了建立社会、组织和个体三种理性基础上的社会偏好及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制度,出现了危害社会公平、公正的集体非理性。这种集体非理性的意外后果就是降低了精神奖励的价值和效应,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环境,最终导致了社会思想领域乃至全社会失范现象的广泛出现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视角,反思个体理性导向下社会自主性的生成困惑,指出要以关系理性来引导社会自主性的生成.关系理性导向下的社会自主性在"治理身份的正确认知"自治权力的科学诠释"治理的价值旨趣"等方面超越了个体理性思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观的价值导向.关系理论导向下的社会自主性要在融合"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个人关系"的三个层次上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创新能力的一翼,具有自我扩张、自我创新的冲力。在创新中,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如精神动力机制的导向、驱动、调控和弥补作用以及非理性创新能力的弥补作用,又有消极功能如精神动力机制的抑制作用等。要想规避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就必须理顺理性与非理性在创新中的关系,实现理性与非理性对创新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主席从国家角度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网络的发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关乎国家治理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实现公民理性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学术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度研究.而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政治文化能够通过理性启蒙、法治熏陶、民主包容等途径树立现代公民角色,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从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中国应立足当前的发展现实,构建以现代理性公民、软治理、法治精神为基础的现代政治文明,重塑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一、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理性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是有意识的社会人,且落脚点与归宿也必然是人。无论是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还是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都依赖于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心理和精神仍然被牢锁在传统之中,而尚未从传统转向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除了现代化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制度基础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资源,这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维度主要有四个方面: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平等精神的弘扬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民主精神的普及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法治精神的追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治理"是指公共或私人领域内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其目的是使之更加科学、文明和进步.高校教育舆情是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与国家治理.高校教育舆情引导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舆情危机治理要积极干预舆情演化每一阶...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社会力量的理性参与。在治理经济领域矛盾的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能够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动用独立个人、社团组织、公共传媒以及社会活动力量并运用社会舆论和公共性活动等机制,对利益集团的自利行为和国家权力的不当行使予以干预,从而实现对公民个人经济利益的有效保护,起到调解处理经济领域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人才强校是高校谋求发展、争创一流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人才强校的一种重要手段,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流动也日益频繁。高校间的人才流动本应是规范化、逻辑化、条理化的,而目前却出现了一些非理性问题。作者在分析理性与非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对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进行探讨,对非理性现象出现的背景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用理性指导非理性,在国家、高校、个人三个层面上引导人才流动向理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概念是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而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领域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因此,"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中国,弥漫整个社会的实在是伦理理性、实用理性的精神,它虽然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以及民族文化的连续性等各个方面,确实起到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成为宗法人伦社会的最有效的思想基础,但是,它也使自己逐渐失去自我创新的思想机制.在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我们必须确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的精神存在两种不同形式,即理性与非理性。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非理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它主要包括预测、想象、灵感和直觉,以及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和非理性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实践中两者不缺一不可。对于学校管理而言,科学的管理理论可以指导管理实践,对学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校长的个人经验则明显地显示出优势,这些经验中包含了预测、直觉、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成分,可以起到理性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支撑。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建设的两大支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也将大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点,从"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已经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其履行社会角色和个体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执著于某些非理性的信念是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澄清个人情感与职业声望、劳动特点、个人价值、人际关系、多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避免错误信念的反复自动暗示和自我重复是理性情绪疗法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与周边社区的综合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从高校与社区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出发,结合当前高校周边综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高校与社区共谋发展的优势,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策略,促使高校与社区之间人员互动、资源互换、文化互鉴、信息互通,同时吸纳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以及个人等其它力量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非理性盘绕交错,在人类探索史中相依相生。反乌托邦的经典《我们》虚构出的极限环境——绿墙内外,恰恰代表了"理性"与"非理性"。但是真理再向前一步便成为了谬误,理性蜕变成了非理性,而非理性也变成了理性。"我们"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错中失去自我。我们应该明确,现在的重要问题不是辨别理性与非理性,而是去探究人类如何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夹缝中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一、理性精神缺失的概念所谓理性精神就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规律、有秩序的,而且这种规律和秩序是可以被认识的。教育组织中的理性精神可以表述为:承认管理和教育是有内在规律和秩序的,主张学校管理和教学在科学、合理和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以代替凭个人经验和习惯行事的传统方法。但正如约翰·洛克所言,由于人们把社会建立在非理性的传统和习俗之上,人类社会的规律没有被遵循的现象,仍  相似文献   

20.
胡娟 《教育研究》2021,42(3):90-102
通过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对18、19世纪德国大学的治理现代化进行研究.精神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自主意识,制度维度主要考察大学作为社会基本行动单位的运行方式.在精神维度,德国大学充分体现了理性与自主的品质,发展了大学的新功能,解决了大学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在制度维度,德国大学采取了理性有效的组织原则、创建了学术科层制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并适当建立了组织边界.德国大学治理问题与德国早期"法治国"的法治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