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最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不难发现,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华丽转身,开启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先河,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在延续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方向的同时,也在不断微调变化,使得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材料为"小陈举报高速公路打电话的父亲",用"考生,你怎么看"的新颖方式命题,此后便有小道消息传播:全国卷Ⅰ今后将仍然采用同一方式命题。2015年年底至2016年高考之前,这种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风靡了语文教育界,作文指导的风向标纷纷倒向这种作文形式,不断有褒扬的词汇集到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贬抑新材料作文的文字也数见不鲜。然而,2016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国上下以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试题为模板掀起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热"的大背景下,2016年高考,适用考区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出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命题中心狠狠地"耍"了一把,究其原因,大多数师生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视角仅仅局限在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作文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卷Ⅱ考查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后,2016年全国卷Ⅱ仍然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2017年仍然是这样。"任务驱动型"是指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质上也是属于材料作文,但跟其它材料作文相比,它所给的材料更活泛,针对现实,审题立意可有多个指向;学生写作也更灵活,可以从不同角度谈问题,更能体现学生充分利用、阅读分析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一、"审视材料,细读要求,明确任务指令"是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审视材料、细读题目要求,根据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审视材料,细读要求,明确任务指令应成为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可以说,任务确定,是定位器,是罗盘;任务不确定,就会千辛万苦劳而无功。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有三个主要写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的作文题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的作文题在选材上、表述上与以往作文命题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新倾向,即倾向于叙事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命题有以下几个特征:命题具有"时事"性;命题藏有任务性;命题凸现自我性。面对叙事性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新要求,如何更适时有效地指导考生应试呢?一、与智者同行,提升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  相似文献   

8.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值得关注的是,全国11道作文题,有10道是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中全国卷3道加上全国新高考卷2道全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应运而生,经过5年探索历程,2020年已经出现一统天下的局面。展望未来,这种题型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材料之争作了梳理,并结合我国高考作文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笔者自己对漫画材料的辩证思考,深入分析了漫画材料的特殊性,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显性任务指令与隐性任务指令提出了明晰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情景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考查的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2016年高考全国卷I、II及上海、江苏等省市继续考查这类作文。这类作文同过去非全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内容分析2016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的作文题从总体来看命制较佳。从形式上看,分别为漫画材料、事理材料和事实材料作文题,从内容上看,上分别指向教育(学习)和创新,贴近学生生活,呼应时代主题。具体简析如下:全国卷Ⅰ作文题(题略)为漫画材料题,材料由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组四格漫画构成。漫画组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标卷作文命题特点高考语文全国卷2015年作文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即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譬如2015年全国I卷作文题要求就以上的事件的看法"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全国卷作文要求考生在"这三人(大李、老王、小刘)"中,在"体现你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的基础上,推出了新材料作文。2015年,推出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淡化了任务要求,更倾向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为话题或主题服务的,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提炼观点的依据,构思立意的基础,生发议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和漫画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作文历经的两种不同命题形式。本文以2015全国Ⅱ卷、2016年全国Ⅰ卷为例,从设题要求、审题立意、写作原则等方面进行不同命题形式的比较研读。  相似文献   

15.
<正>一、2021-2022年语文高考“启示”类作文综述2022年高考,在最引人注目的作文题中,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甲卷及浙江卷均以“启示”或“启示意义”为引导写作的关键词,这是继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及全国乙卷后,“启示”类作文题再次占据了全国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启动之际,这一现象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全国高考的8套语文试卷、9道作文试题,无一例外地似乎都采用了材料作文的样式,而近几年盛行一时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却好像不见了踪影,这多少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是,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情况也并不完全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为至少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等作文的"材料"背后都站着"任务"的影子。如果用"材料的外衣,任务的硬核"来形容2021年高考作文呈现出的这一大特色,也许并不为过。为此,姑且将这样一些类型的高考作文定位为"后任务驱动式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7.
<正>写作指导教育部命题中心《202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解析》对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进行解析:“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这“三个不同”,意味着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结束了2015年至2022年的“驱动型新材料”模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命题形式。根据其命题的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时新材料式”作文。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老陈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遭女儿举报",以及Ⅱ卷"当代三风采人物"考完之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高温不减,这不仅影响了2016年高三学生的备考,而且也给高二甚至高一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波动。鉴于此笔者给学生上了一个专题课《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观点阐述型作文的区别》,从不同角度对两类作文做了比较,以期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观点阐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之友》2006,(8):38-40
由于推行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高考共有18种试卷。新浪网的问卷调查表示,“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天津、福建、上海卷;“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全国卷Ⅰ、卷Ⅱ和北京卷;“最适合发挥的作文题”前三名是上海、北京、全国卷Ⅰ。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鉴于高考作文考查的导向性和稳定性,各地出现了不少模仿全国新课标卷形式的作文模拟题。模仿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模拟题,采用"材料+任务"的考查形式。题目提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叙事型材料。材料篇幅较长,层次较复杂,涉及的对象也多;材料内部又有矛盾点、争议点。要完成题目提出的写作任务并非易事。在作文备考中,不少同学在审题立意阶段就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