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教材.教法》2016,(10):95-100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是我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但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体操作落实,无疑是一大难点。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试点省份的实施推进来看,评价素质的内隐与外显、评价指标的分解与合成、评价标准的模糊与精确以及评价结果的软参考与硬挂钩,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两难"。"两难"的困局不在于作出何种选择,而是何种选择都各有利弊,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2.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硬挂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现实可行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硬挂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实现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硬挂钩",其前提条件需要高校建立提前公示制度,采用综合素质评价加高考成绩的混合录取方法,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重视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相关培训不到位、诚信问题严重、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评价理念、评价功能、评价指标、评价监督体系及评价执行中出现的矛盾。要改进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就需要探究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可操作性;营造公正诚信的教育环境,建立严格全面的评价管理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应常态化、规范化,并逐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硬挂钩"。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性质、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以及评价信息反馈六个方面的不同。从理论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补充关系。从实践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关系是一种软挂钩的关系。从应然性维度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应当适度硬挂钩。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实施以来,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教书思想的转变和育人观念的发展及学生管理手段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评价方案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客观性问题,造成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不广,与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针对现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评价内容、评价方案及评价机制,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操作方便及评价结果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成为高中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实践领域尚存在内涵认识不一、重结果轻过程、等级评价过程与结果问题突出、评价工作集中突击、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中有效使用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应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为评价重心;它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特长,注重发挥成长记录、自我描述以及评语等定性方法的作用;它强调评价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灯塔。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笔者针对现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评价目的迷失,注重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教育性;评价体系有所偏颇,体现出对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导致评价无法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评价结果与学生升学之间挂钩和只针对学生而不针对教育工作者.要弥补这些缺陷,应该坚持评价的教育性、生成性、差异性,同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证据意识的淡化与对评价本质的认识偏差和教育评价理论不断舶来有关。基于证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围绕事实问题、动机问题及反馈问题三个层次展开,形成关于行动的客观认识、解释和评判。其中具有真实性、公开性、多维性的证据是教育评价活动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人们试图把评价内容转化为一套可观可测的、简便的指标体系,作为评判的直接依据,用来替代具体证据的搜集、解释,及基于证据的推断,避免因人而异。然而到目前为止,有着充分证据支持和广泛共识的、关于人的行为表现与综合素质本质对应关系的简化模型尚未建立,在能否以词语、图像、数据来表征人的内在素养等根本问题上有着巨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内容,尤其重视教育评价的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随着这一新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发了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广泛讨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本文试图梳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走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都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改革方案,并作为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和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但各省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呈现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争议,需要在实践中坚持完善统一的评价内容指标,坚持完善统一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使综合素质评价的的六个方面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坐标,使评价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导向性、激励性,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中学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内容,其难以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应然性与实然性存在冲突,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综合“参考”评价无法形成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关键策略在于建立必要的转化机制,即构建省级综合评价系统。省级综合评价系统应包括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评价的方法与流程、监督与奖惩协作机制、全面与个性协同机制,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将实行优质高中分配到校名额校内选拔方式,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综合素质评价由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6项一级指标构成。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主体是学校,需要处理好对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认识问题、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以及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问题,探寻"育人"与"选拔"目标定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政策目标、实践问题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着由传统评价向智慧评价转型的现实选择.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智慧评价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统筹机器评价与人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四个方面促进传统评价的现代化转型.推动智慧评价应用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借助成熟的技术框架,同时也应澄清其作用与地位、建设相关落实机制、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防范和消解相关技术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教育改革确定了高考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如何科学、客观的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高中学校乃至学生的关注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模型构建、数理计算、综合分析等进行例证,探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炎 《天津教育》2008,(4):14-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天津市教委出台了《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继本市出台《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后的又一个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引导学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还存在着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建立以促进教育机会平等为前提的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方案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评价模式;以"价值观形成性评价"取代"成果表现性评价";将"表现性标准"与"完成性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北京市开始着力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并将评价类型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本文对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环节、评价功能、实施建议、主要成效进行了全面解析与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要求学校应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精神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各级指标和数以千计的数据,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渠道很多。因此,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精细科学的专业规划。本文从指导思想、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内容及要素内涵、实施办法、评价结果的使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