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本刊讯《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6年3月18日晚以"语文课是干什么的?"为话题举行了在线专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从晚上八点开始,交流研讨了两个多小时。主持人邀请了于保东、赵广志、陈金海、杨万得、董水龙、丁雪松六位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主讲嘉宾阵容强大,强强碰撞,精彩纷呈。在线网友积极互动,见仁见智,亮点多多,热烈的研讨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广大教师对"语文课是干什么的?"的迷惘,达到了在线研讨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016年1月29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举办了一场以"如何评价课堂效率"为话题的在线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从晚上八点开始,研讨时间长达两小时。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阵容实力雄厚,三位嘉宾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评价课堂效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给大家很多启发。整个研讨过程中,群友热情参与,畅所欲言,研讨氛围融洽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网络研讨实效。研讨首先由特级教师范维胜开讲,针对话题他提出以下要点:目标简明、结构简单、方法朴实、教师省力、学生卖力、成绩优秀。并重点阐述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方法,强调了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既直指教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2015年12月25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举办了一场以"语文课用什么教"为话题的在线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从晚上7:00开始自由讨论,8:00正式开始,到晚上10:30结束。本次活动由周志恩、钱晓国、翟晓周主持,邀请了三位主讲嘉宾: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付蓉、宜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韩煦、全国"双有"活动先进工作者钱丹。她们分从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媒介的角度对"语文课用什么教"做了深刻的阐述。在交流中,群友参与面广,参与度高,不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016年6月3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以"教学语言的魅力"为话题进行了在线研讨。本次邀请的三位主讲嘉宾分别是: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罗相和老师、深圳新安中学张丽老师和扬州市公道中学范秋盛老师。三位嘉宾援引理论,结合实例多层次、多角度对教学语言的魅力进行了诠释和展示,在分享与交流中给人以启发,群友热情参与,分享交流,研讨氛围融洽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网络研讨实效。现将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6年4月15日晚8点至10点,《中学语文》读者群围绕"如何让学生走向知识"这一话题举行了在线网络研讨活动。主持人荣幸地邀请到董水龙、邹天顺、崔莹、黄传福四位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和层面解读了对知识的理解及如何掌握相应的知识,主讲嘉宾精彩的解读激发了网友参与热情,或纷纷点赞,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整个活动中主讲嘉宾和在线网友积极互动,畅所欲言,观点碰撞,精彩不断,既有深层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0月16日晚7:30—9:00以"学生写不出、写不好,教师怎么办?"为题首次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持人邓维策老师特别邀请了自永军、贾桂强、陆云鹏、阮玲、沈柳恩、陈爱娟、纪勇八位老师作主讲嘉宾。主讲嘉宾发表看法之后,在线群友与嘉宾积极互动。整个专题研讨活动气氛热烈,观点碰撞,精彩纷呈,令围观群友大呼精彩、实用、过瘾。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雷霖  黄春林 《文教资料》2020,(1):66-68,12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中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概念和实践目标,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良好的文本解读能力。本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文学课堂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使高校文学教育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0月30日9:30—21:30以"如何作课后反思?"为题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课后反思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有效抓手,因此很接地气,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话题研讨的意义所在。活动主持人魏为秋老师特别邀请了赵文汉、丁向红、桑苗、吴正兵四位老师作主讲嘉宾。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特级教师,也有默默耕耘的草根中坚,还有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才俊,因此嘉宾方阵的组成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既关系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还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中学课堂教学全面而又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极为重要。可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总体状况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依然存在很多困境需要解决,文章就针对其解决对策加以论述,即: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实现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强化;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正确审美取向;突出随堂总结的"双主体"性,确保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靠语文知识、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语文评价这四个法宝。语文知识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语文活动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语文学科教师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纽带;语文评价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6年9月16日晚8点至10点,《中学语文》读者群围绕"语文课如何上得有‘文化’"这一话题举行了在线网络研讨活动。主持人荣幸地邀请到湖南永州特级教师成少华先生和四川雅安名师吴滎林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分别从各自的理论视域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语文课堂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构建出系统科学的思想框架。嘉宾视野宏阔,见解  相似文献   

12.
田芳 无锡市崇安区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无锡市语文中心组成员,崇安区首批“名教师”。先后多次获课堂教学评比奖项,2003年获江苏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聘为“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语文学科主讲教师”;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中考优秀指导老师”:连续4年被无锡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聘为主讲老师等。已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文章约6万字,并有《做语文老师,首先做一个读书人》等8篇文章先后获奖。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厘清"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辩证关系,对核心素养的践行推广以及语文学科的科学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核心素养的宏观引领下,逐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分别着手。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鉴赏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热爱中华文化。在诗词鉴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中英文对比翻译、"画诗音"辅助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让诗词课堂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按照"绘制一个精准蓝图、打通三大培养路径、主攻五大核心主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方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教师培育方法策略和具体举措。通过三年计划,做好顶层规划,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在轮岗互动、课程建构、培训进修三方面施力,实现区域优质教师资源互通互融,整体提高教师的素养。通过加强教科研训,强化课堂基本功锤炼,提升教师内涵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作品的建构过程需要教学智慧支持,既要把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大单元综合性情境教学和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型写作教学的新趋势,又要实践课堂作品的建构的新路径,即以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开展单篇精读教学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相得益彰,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着眼合宜内容和"学的活动"构建教学评价的有效维度,使教学在充分预设中走向课堂作品生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唤醒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本文将基于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作品生成新趋势的梳理,探讨高中语文课堂作品生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点滴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育本真的回归。文章先分析核心素养下育人功能培养的重要性,再结合具体课堂案例分析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然而,在一线教学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表明了文言文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当低效。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有“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文言相加”,深挖其行为背后的观念,源于文言文教学本位的认知模糊或定位失当。在分析既有的文言文教学本位的基础上,重建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文言文教学本位,据此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够明显改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品质,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也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燕秀 《学苑教育》2023,(11):57-58+61
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对各个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语文教师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鉴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站在小学语文教师的立场上,重点探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经典诗文诵读与诗歌创造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各位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与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相对应的四种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深度理解与传授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审辩思维与批判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艺术感知与领悟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这对达成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师职业发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