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洪玉 《现代家教》2003,(9):13-13
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了篇作文给父亲看,想叫他帮助改改。父亲接过来一看,说:“不行,怎么写得这么别别扭扭的?我看你像你妈,作文很差。”原来父亲和母亲是高中同学,父亲自然知道母亲的底子:她外语很好,但作文较差。于是,他就在  相似文献   

2.
乘风展翅     
珍·哈波上小学三年级时,班上学生被指定的作业是:就长大后想做什么写一篇作文。珍的父亲是喷洒农药的飞机驾驶员,为加州北部的一个小农业社区工作,珍就是在那里长大,深深着迷于飞机和飞行。她为了这篇作文费尽心思,将她所有的梦想罗列  相似文献   

3.
莫作萧何     
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段经历:她的爸爸是一位经常发表文章的语文教师,堂兄是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父亲的言传身教,家族的耳濡目染,使她从小就爱上了写作.她的作文曾在初二的一次作文竞赛中得过年级第一,还经常在校报上发表.进入初三,正当她做着作家好梦的时候,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语文老师因一次作文的迟交而在全班点名批评了她.自此,她便认为语文老师对她的印象不好了,于是她对语文老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布置下来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差点叫人笑掉大牙。铭子翻箱倒柜找出来一本初一作文书,抄袭之前和方舟开玩笑,戏称刚当上爸爸的语文老师犯自恋症搞坏了大脑,将高二学生当成了小学一年级娃娃。方舟没搭话,想着心事:返校之前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5.
舒服,佳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江苏省第四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第一名王瑶同学和她的父亲做客专栏,为大家谈谈获奖感受、平时的学习技巧和教育孩子的心得。在第六期杂志上,我们已经欣赏了王瑶同学的精彩文章,这里我们再看看她是如何看待比赛、写作和读书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她父亲的文章中看到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作文高手”的。希望同学们看了他们的文章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我看着那篇作文发呆。作文是杜卡卡写的,题目是《我的父亲》。她这样写道:我的父亲是一名科学家。他高高的个子,穿着漂亮的西装,戴着眼镜,还戴着金子做的手表。他非常了不起,因为他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他常常坐飞机去许多地方,每次回来,都给我买最漂亮的衣服。  相似文献   

7.
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一定情境下的产物,作文也不例外。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积极地创造一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非写不可、一吐为快的作文欲望。因此,除了让学生自由作文之外,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策略,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把生活引入课堂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新闻、时讯,关注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学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平常要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电视栏目里大家普遍关心的人物、事件,以及社区、家庭、学校中的“热点”等展开讨论,给大家创造一个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机会。日本三重县语文教师富永大洋先生的“引起共鸣,发生反响的作文指导”方案,就是将生活话题引入课堂,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谈互听方式来“打开相互了解的窗户”、“带动引起共鸣的车轮”,使每个学生的作文热情如熊熊火焰般燃烧起来。例如,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学生谈论各自离家出走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大家发言相当踊跃。一个女生抢先发言,她说有一次因不愿挨父亲的打骂,逃出家门,父亲四处寻找,自己回到家伤心痛哭之余,也为...  相似文献   

8.
飞天梦     
1959年,简·哈珀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的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作文的主题是“长大后想干什么”。简的父亲是一个飞机驾驶员,专门给农田播种或喷洒农药。耳濡目染,简渐渐地对飞机和飞行着迷起来。所以,她在作文里透露了她的梦想,她决定长大后,要当一名飞行员,要么给农田播种,喷洒农药,要么表演飞行特技和高空跳伞,或者驾驶客机。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回给她时,她发现老师给的等级是“F”。老师说,她的理想不现实,更像是一个童话,因为她所说的这些都不是女人干的工作。老师的话让简沮丧和失望。在以后的几年里,每当她谈到理想,她还是不断被…  相似文献   

9.
樊爱华是一位语文老师,但她在学生眼里却像一位专教作文的老师,她上课讲的是作文,下课留的作业也是作文,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有些不解.其实,樊老师自有一番道理.在她看来,自教改以来,语文教学有着可喜的变化,但习作教学却是一个难以攻破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改变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写得千篇一律的现状呢?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2日,上海某报纸报道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必须跨过这道坎",一位考生因在作文中记叙了高考前夕,父亲卷公款外逃后,自己与母亲一起跨"坎"的故事而打动了阅卷老师,获得了63分(满分70分)的高分。有人说这位女孩敢于在作文里揭发父亲,是大义之举,体现了她的真诚和勇敢;也有人指责她不守孝道,靠暴露自家隐私博取考官的同情,违反人伦。近日,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考生江媛,听她讲述高考作文背后的隐情……  相似文献   

11.
教了很多年的语文,批改了许多学生的作文,对于学生抄袭作文我向来很恼火。每次作文 讲评的时候,我总是要就此类情况作一番批评教育。或许是施教不得法,仍有学生屡教不改 。 又一次批改学生作文了,我发现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一个女学生的作文是抄袭的。当时 ,我真的想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上大大的“抄袭、重写”几个字,再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当着 全班学生的面批评她一通。可静下心细想:以前的做法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我又这 样做,她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吗 ?再说,她是性格内向的女孩,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她,她 受得了吗 ?经过再…  相似文献   

12.
《河北教育》2005,(15):F0002
攀爱华是一位语文老师,但她在学生眼里却象一位专教作文的老师,她上课讲的是作文,下课留的作业也是作文,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有些不解。其实,樊老师自有一番道理。在她看来,自教改以来,语文教学有着可喜的变化。但习作教学却是一个难以攻破的重点、 难点,怎样才能改变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写得千篇一律的现状呢?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认人。  相似文献   

13.
播种爱心“爱”就是教师用爱心架设一座沟通师生心灵之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灵魂。有个女生在《爸爸,我对您说》的作文中谈到自己的苦恼:父母离异,法院将她判给父亲。父亲呢,成天搓麻将,赌博成瘾,欠了一屁股债。对她不是打便是骂,还打算让14岁的她辍学南下广东当童工挣钱还债,她说已看破红尘……我的评语是:“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挺起腰来,同挫折和不幸抗争。老师作你的坚强后盾。放学后等着我,我们一起和你爸来一次‘重庆谈判’。”第二天,她笑着用只有我才能听懂的话说:“谈判成功。…  相似文献   

14.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 ,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 ,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 ,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 :“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看来 ,作文批改关键点应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领悟作文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也就是说 ,在作文批改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出来。结合笔者及同仁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5.
我家数代都以中文教育为业,父亲50年代后期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一直任中学语文教师,我的高中语文,就是由父亲教的。父亲执教的年代正是“语言工具教育”占绝对优势的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是汉语语言知识及能力的教育,父亲却有些矫枉过正地与时势对抗。他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重视文学课轻视语言课,教作文反对作文规范,重视自由创作,主张学生写非命题作文,考试重阅读题轻选择题和填空题……父亲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很像是今天更多来自大学的语文教育激进改革家所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然而,父亲所教的学生参加高考总是…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一次和一位学生谈心,她告诉笔者,她以前几乎不写英语作文,但有一次心情好,写了一篇,老师给了她一个Excellent的评语,自从那以后她对英语作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的话语对笔者的启发很大,事实上评语是一种批阅的方式,也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便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英语作文中的优缺点,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生在看什么书罗延玉是靖远县东升乡柴幸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罗延玉告诉记者,她的作文写得还算不错,她经常看一些作文书,另外,她也喜欢文学类和漫画类的书籍。在农村,由于经济等条件制约,不少学生看的课外书内容和罗延玉差不多,主要是作文类。至于课外阅读的来源,罗延玉说,主要是从学校图书馆或同学那里接,其次是父母买。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途径,比如,在她所在的村子里有一个公益图书馆:故乡书  相似文献   

18.
在国产优秀影片《苗苗》中,有一个“作文评改”的动人场面:年轻、正直、坦率、认真的女教师韩苗苗,给一篇由父亲代写的、充满“大话、套话”的小学生作文,打了六十分。面对小学生的母亲气势汹汹,大兴问罪之师,韩苗苗坚定地回答:“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她又给一个女学生的作文,打了八十分,理由是:“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19.
张祯 《语文天地》2012,(22):66-67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作文,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每年的考场作文,很多学生习惯于写一些生离死别的故事情节。可是细想想,哪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孤儿?甚至有的教师惊呼,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一句惯用语,那就是:在我三岁那年,父亲离我  相似文献   

20.
沉挚的父爱     
一篇成功的作文首先体现在立意上。《父亲与烟》是一篇很平实的作文,但因其立意的新巧和情感的朴实而令读者的心为之一动。文章的叙述中心是“戒烟”,像很多吸烟成瘾的人一样,“父亲”在戒烟上的立场是顽固的,拒不戒烟的。———且这种固执的形象在前半部分刻划得相当好,用墨浓淡相宜。———但父亲还是把烟戒了,出人意料地把烟戒了,缘由是我考上了师范。一般学生的作文写到这里可能就再难出新意,可这篇作文却不停滞于此,而是再用笔墨描述了父亲戒烟后的种种尴尬的行为,———那种难抑的烟瘾的煎熬。虽烟瘾难抑,但坚持严戒,这样,“父亲”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