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认识和运用初中生的表现欲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寓教于乐的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李治学 《学周刊C版》2014,(10):125-125
本文介绍了认识和运用初中生的表现欲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寓教于乐的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一、“表现心理障碍”及其成因所谓学生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长期的压抑而  相似文献   

4.
<正>一、营造音乐表现氛围,使学生乐于表现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提供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器乐教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入手。只有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音乐教学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享有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詹先锋 《物理教师》2000,21(7):5-5,7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埋怨课堂教学最多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不是教师不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淡化教师表现欲,强化学生表现欲,教师的水平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来表现。1让学生来表现教师水平的意义 教学过程,让学生来表现教师的水平,其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探索新知,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希望看到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现自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然而,在老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提问中,正象有人形容的一样,"低年级学生是举手如林,高年级学生是廖若晨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心理存在障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第一是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对学生的行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表现效果。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障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教师应设计利于学生表现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影响表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曾步韶 《成才之路》2014,(18):50-50
初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年纪,自然表现欲望强烈。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只有以符合初中教学需求的方式去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挥学生表现欲的正面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生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表现效果。其主要表现诸如: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宁可沉默;怕由于自己的表现不佳而占了别人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时间;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谦虚,不敢表现;缺乏自我表现的正确观念、习惯。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或表现麻木症。以上四种心理障碍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  相似文献   

11.
表现欲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体育系《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教学中,偿试实施讲授、讨论、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选择学生兴趣的内容、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袁天华 《成才之路》2009,(12):31-32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受情感支配,因此,要在课上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使学生时刻愉快地接受并表现所学的口语。我将课前两分钟作为激发表现欲的“前奏曲”。传统的儿歌及英文歌趣味性强,很容易调整情绪。如,《One little finger》这首歌,学生们边唱边做动作.很快就融入英语的大氛围中;还有《Bingo》这首歌,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如果形式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3.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表现效果。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师应着手从几个方面更进一步提高: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采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表现欲.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要让学生动情,营造创新氛围.恰当的指导学生动眼,提高学生观察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动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置合理障碍让学生动脑,提供思维的机会,督促学生积极动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黄玉静 《中国教师》2013,(Z2):57-57
我校开展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课题研究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通过课题开展,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一、实施形成性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表现欲,规范了课堂教学我对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给予及时评价。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使他们随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待幼儿的表现欲何世红表现欲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提升。表现欲和表现能力几乎“与生俱来”,婴儿的微笑、啼哭、牙牙学语都是一种表现,其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使之意识到他的存在。进入幼儿期,这时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烈。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读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充分地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找语感,在读的过程中使情感受到熏陶和升华。小学生天生好动,想象力和表现欲都比较强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将表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中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表现欲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是人的基本欲望.我在这里谈及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就有利于激发表现欲.它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无论是合作探究还是交流展示都留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可推动孩子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表现欲同成人相比,他们更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并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素质教育,巧妙的发掘、运用学生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地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表现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