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27-27
最近,科学家对睡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许多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的人,很可能是基因决定的。科学家称,这些人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习惯于晚起,或者晚睡。 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这种基因。它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决定着这些人比平常的人晚上床。 科学家研究发现,身体的节奏,如吃饭的时间,身体温度的变化的生理节奏,是受基因影响的。科学家已经发现,身体内至少有9个基因与生物  相似文献   

2.
动物是否和人一样具有记忆力呢?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一件事,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课题。美国科学家乔治·裴庚夫妇,专门对蜘蛛有无记忆力做了多次试验,颇能说明一些问题。当他们把振动的音叉移近蜘蛛时,蜘蛛的听觉产生反应,它以为是动物的鸣声,就拉一缕蛛丝跌落下来。连续这样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睡眠不足。大部分人不知道,缺觉除了让人精神不振外,还对体内的基因产生了影响。科学家让一些志愿者在一周的时间中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然后分析他们血液中的RNA基因。结果发现,睡眠不足让人体内711个基因的表达出现了变化。在这些基因中,有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的词汇——基因,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并变得越发“热”起来。与基因有关的各种新发现亦不时地见诸报纸电视:科学家发现“冒险”基因;基因决定睡眠质量;基因决定记忆力水平;基因决定是否腼腆;基因决定人的身高;基因决定交友和择偶的标准;基因决定宿命;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千百年来,为了逾越死亡这道鸿沟,人类可谓绞尽脑汁,穷其智慧。然而,不要说长生不老,就是活过百岁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时至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70岁。那么,生命这条界限该如何打破,死亡这道鸿沟该如何跨越呢? 基因控制长寿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他们经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基因与长寿有关。这种基因已为科学家所知,但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该基因的作用只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05,(10):14-14
瑞典科学家最新发现,人的记忆力与牙齿之间存在联系。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牙齿的人,记忆力也随之有所下降。牙科主任扬·别格达赫尔教授说:“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牙齿不仅仅是用来咀嚼食物、促进消化的,它们还有帮助我们保持大脑功能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牙齿脱落的原因不同,对人的记忆力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如果牙齿是自己松动脱落,对记忆力的影响还不算是最严重的。对人的记忆力影响最大的,是由于外力原因导致的牙齿非自然脱落,由于这种原因失去牙齿的人经常丢三落四,刚放下东西就想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日本科学家用猴子和白鼠所做的试…  相似文献   

7.
<正>大多数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但一项新研究显示,老年人使用少剂量的大麻,能逆转大脑老化并恢复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我们重复了很多次实验。"该研究负责人、德国伯恩大学的Andreas Zimmer说,"效果十分明显。"Zimmer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证明,大麻可逆转大脑中的老化过程。他们研究了与人体对压力响应有关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发现大麻内的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能  相似文献   

8.
黑猩猩与人类的记忆力究竟孰优孰劣?科学家为揭开谜团组织了一场人与猩猩记忆力大赛。这次比赛结果显示,黑猩猩的图像记忆力高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以基因和人工智能等技性科学为论域,就一些带有根本性的伦理争执从各个角度予以透视,进一步推进和加深对于相关伦理争辩的理解。这些争执涉及扮演上帝或违背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和基因决定论,人的概念和人的尊严,技性科学的风险与伦理,学术自由与伦理到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责任,和谐发展与诗意生存。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基因能够大大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这些基因内,隐藏着人类长寿的秘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衰老是必然的,人体会随着年龄渐长,各种生理机制也会衰退,于是渐渐老去。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不管人和其他生物体到了哪个年龄,有些基因始终能够保持活跃,当人遭遇严寒、酷热或者水和食物匮乏的环境时,这些基因会调动人体内的自我防御系统,让细胞修复能力变得强大。不难想到,人们希望这些基因能长时间保持活跃,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物体的健康,延长生物体的寿命。因此,这些基因被科学家命名为…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身边不乏爱冒险的人,别人看着就腿软的蹦极,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让人心跳加速的过山车对他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这些人的胆子这么大呢?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冒险呢?都是多巴胺惹的祸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爱冒险,是因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它能使大脑产生快感。科学家通过10年来对大脑化学物质和基因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体  相似文献   

12.
广闻博见     
不要对打鼾掉以轻心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打鼾会导致睡眠中的窒息,还会引发高血压、记忆力丧失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大多数人认为打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科学家则发现,很多打鼾的人在一夜中会发生上百次窒息,醒来之后又大多不能留下记忆,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高血压、记忆力丧失和心脏病。科学家告诫大家,鼾声如雷的人最好到医院检查,否则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4,(11):42
2004年度诺贝尔科学奖已揭晓,被6位美国科学家和2名以色列科学家分享。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介绍他们的成就时说,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两位获奖者发现了一个由将近1000种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大家族,它们制造了种类同样繁多的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学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评估测试方式,对7000名7岁儿童的智力进行了测试。他们同时还从这些儿童体内截取了脱氧核糖核酸样品,希望识别高智商和低智商儿童间的基因差异性。在大规模拉网式检测中,研究人员在6种基因中发现了37种差异,这些基因看起来在决定智力差异方面扮演着一些角色。但是这些基因的单独作用影响却几乎无法探测到。  相似文献   

15.
正感觉到寒冷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那么,为什么人能感觉到寒冷呢?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类基因与感觉有关,并试图在这类基因里寻找感知寒冷的基因,但收获不大。后来,科学家换了一种思路,他们通过研究基因突变,来找到缺少哪个基因会令生物对寒冷环境没有反应,那这个基因就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06,(10S):30-31
不少人爱泡温泉,民间认为酸性的温泉水对高血压、胃溃疡、关节风湿等有辅助疗效。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温泉水作用于实验鼠肌体的机理,为流传于民间的经验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从实验鼠体内提取感觉神经细胞,加以培养后用稀释的酸性温泉水刺激这些细胞。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能逐渐分泌出蛋白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09,(3):17-17
鱼儿也有记忆力吗?有种流传的说法认为鱼只有3秒钟记忆力,但科学家指出,其实鱼的智力媲美哺乳动物,研究更显示,它们可记起5个月以前的事情。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养鱼期间,训练它们熟习某种声音,然后把它们放回大海。数个月后,它们再次听到这种声音时,仍能做出相同反应。  相似文献   

18.
正你的遗传基因从哪儿来?一般人都会回答:来自父母可是世界上却有一些生物,它们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中存活,或者为了获得更强的技能,可以从其他生物体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这种"偷基因"的生存策略就是所谓的"水平基因转移"。科学家在寻找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形式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这种独特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众》2014,(12):11-11
众所周知,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训练能够提高记忆力。不过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在一段学习时期结束后立即锻炼也能够提高记忆力,只需要20分钟的健身就可以提高10%的记忆力。怎么样,这个研究结果是不是让人很激动呢?想要提高记忆力的同学们,赶快运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20.
王艳红 《世界发明》2003,26(10):27-27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染色体上的一小批基因可能与孤独症有关,这是孤独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更高的原因。据报道,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曼彻斯特附近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说,这些基因可能调节着脑部的“危险探测器”,缺少这些基因的人难以从别人的表情中察觉恐惧,这是孤独症的一个普遍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