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人民摄影》曾这样评价华商报社的谢海涛:“《黑镜头》中有这么一段话:‘新闻摄影以毫不掩饰的画面语言,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真实,在一部分充斥着暴力、仇杀、苦难、贪婪和倒错的人性中,有些摄影记者不断经历着彻底的震撼。也许,正是有了强大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才有了被震撼的人们,也才有了为消除罪恶而进行的行动。新闻摄影正是这样书写着历史,同时又改变着历史。’谢海涛就是这方面积极的实践者、探索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将摄影这种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限。用摄影图片给人们展示了在常人看来只有在小说、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  相似文献   

2.
阿夏 《出版经济》2006,(7):70-72
当我们每天在晚间新闻中匆匆浏览遥远的动荡和战事时,我们几乎不会去做任何思考,更不会去领悟世界的状态和人类的命运,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却必须去直接面对这些。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奔波,不仅仅是为了填充新闻时间或版面,更多地是为了成为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的证人。与传统的文字描述不同,新闻摄影以毫不掩饰的镜头,诉说着这个世纪惊心动魄的真实,在充斥着暴力、仇杀、苦难、贪婪和倒错的人性中,二十世纪在充满正义、和平与发展梦想的同时,不断经历着强烈的震撼。也许,正是有了强大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才有了被震撼的人们,也才有了为消除罪恶而进行的行动。新闻摄影正是这样书写着历史,同时又改变着历史。  相似文献   

3.
摄影人才重新组合 年轻的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生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极好,年轻化更是特点.据调查,现在活跃在新闻摄影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大多是70年代后出生的,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8.3岁,而创刊仅两年的上海<东方早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6岁,该报主管新闻摄影的副总编辑常河只有27岁,而摄影部主任安光系也才33岁.在年轻都市类报纸中,年龄的优势与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呈正比,媒体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力成就了今天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4.
时光流逝,新闻摄影作品用真实的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长河般的历史的瞬间,其景其情使人们永远受到启迪、鼓舞和教益。历史的真实,通过摄影艺术的魅力,催人奋发前进! 年前,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历史不会忘记——已故摄影记者作品联展》。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进入展厅,逐一观赏陈列着130多位已故优秀摄影记者当年拍摄的160多幅珍贵照片。人们深深为这些记录中华儿女悲壮、豪迈、英勇奋斗的历史镜头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人们借助于摄影器材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象记录,它真实、客观、不容虚构.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等于机械复写,而是摄影客体的自然物像与摄影主体的主观意志.理想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占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用客观形象告诉受众以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或事实外,往往能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在遵循新闻摄影求真、求实、求新、求情、求意等规律时、摄影记者更应注意将新闻事实触发的个人情感灌注于新闻摄影中去.一、主体情感与新闻事实本质真实的内在统一情感是主体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要讲究纪实,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摄影记者要尊重事实,尊重对象这样一些理论和原则问题,似乎早已为广大摄影记者所承认。但是,摄影报道中的虚假失真,长期以来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有属于新闻摄影界的一些新同志.由于对新闻摄影的理论问题和组织加工与摆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在网络和数码时代,更有独特作用.但是,在一些地市报撤销摄影部,摄影记者归口文字部室管理,摄影记者以量计酬等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淮安日报>的新闻摄影工作发展较快,摄影作品在全国年度评比中多次获奖.2004年以来,先后17人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复评奖项.回顾总结这几年的摄影工作,除了在摄影器材等硬件上加大投入外,最关键的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海<文汇报>担任摄影记者已经25年了.如今,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摄影记者也常与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为伴.我虽是一个新网民,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如能借助网络媒体,使自己的作品为更多的读者所欣赏,能和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岂不是一件快事?于是,我请"开心宝宝工作室"帮助,制作了自己的网页,请各位常来看看:http://wwwwangzhan.com.cn.目前,网页的主要内容选自<臧志成摄影作品选集>,以"环境保护"为主线,用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社会新闻摄影和摄影理论作品等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新貌,探讨摄影艺术.  相似文献   

10.
包临轩 《新闻传播》2005,(11):16-19
传播学者有这样的说法:新闻是历史的草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新闻摄影乃是历史的插图。这样,我们就等于用一句话,概括出了摄影记者身上的不平凡的使命。以这样的高度来看,新闻摄影实实在在是个不轻松的活计。  相似文献   

11.
周青先 《青年记者》2003,(11):32-32
21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数码照相机正迅速改变着新闻摄影的一切要素。从摄影手段到图片质量、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新闻摄影所能胜任的环境和题材。数码摄影大大扩展了现代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这也许是新闻摄影历史上最有革命性的变革,它真正为摄影记者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2.
摄影记者是一种特殊社会职业,摄影记者不仅把它视为职业,而且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作为摄影记者,就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现场,发现新闻,捕捉精彩的瞬间。那么,新闻摄影如何推陈出新,迅速地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的新闻事实,又不失时机,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这一事实呢?新闻摄影应以人为本在当今时代,报业发展迅猛,种类繁多,人们已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闻图片已经被广大读者视为报纸的眼睛和灵魂。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要包含着思想性、导向性、艺术性……例如,2006…  相似文献   

13.
肩负反映现实、记录历史重任的新闻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闻摄影要担负起形象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努力赶上时代步伐,具体说,必须有政治意识、中心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行。 一 新闻摄影作为党的宣传手段和新闻舆论工具,是依托形象化来反映政治的。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这是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对新闻工作者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政治渗透到不断探索新闻摄影规律和不断改变思维模式之中,才能够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发现新闻,拍摄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讲政治,要有政治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在采访中才能鉴别出哪些题材应重点拍,哪些题材应快拍。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政治敏感性强的人,不做那种人云亦云的摄影记者,而要把当前的政治与我们形象报道的内容结合起来的摄影记者。要满腔热情地把镜头对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有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用政治家的头脑去思考,用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有的摄影记者拥有新闻线索后能够拍到好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拥有同样的新闻线索拍出来照片却平平淡淡呢?近日本刊记者与<武汉晚报>摄影记者周国强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做好新闻摄影准备  相似文献   

15.
王惠 《传媒》2017,(16)
自从新闻学学科建立以来,在学科层面上主要分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这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体系.新闻业务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摄影等,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自从摄影被应用于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图片基本上都由摄影记者采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新闻对真实性、时效性的追求.一方面,新闻摄影图片能够真实反映新闻现场,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增强新闻真实性.另一方面,对新闻摄影图片的使用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便捷、迅速,符合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在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有一种相对原始的新闻图片——素描图片.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是人们借助于摄影器材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象记录。它真实、客观、不容虚构。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等于机械复写,而是摄影客体的自然物像与摄影主体的主观、意志、理想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失乎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用客观形象告诉受众以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或事实外,往往能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在遵循新闻摄影求真、求实、求新、求情、求意等规律时,摄影记者更应注意将新闻事实触发的个人情感灌注于新闻摄影中去。一、主体…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第十九届海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奥运圣火境内首传>获得体育类一等奖.回想起这一作品的拍摄到见报最后获奖的经过,我对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和职业态度有了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数码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了什么?美国<新闻报>(Newsday)摄影记者迪克·卡洛斯(Dick Kraus)这样描述数码技术的影响:"我可以尝试更多的拍摄方法,因为一旦技法有问题,立刻就可以纠正,最终能够更好地掌控拍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华商报》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报纸图片新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先后有20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全国和省内获奖,其中记者胡国庆的《24岁上小学》获中国新闻铜奖,在今年3月1日结束的“2001年度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评选当中,记者谢海涛荣获“十佳记者”称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抓拍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影响,并对一名合格的新闻摄影记者如何通过抓拍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新闻真实性提出了建议。新闻摄影无法做到绝对意义上的真实,我们只能通过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两方面以及历史的眼光去努力接近真实、发现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