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价值观是美国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和目标。它主要由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组成。美国政府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深受其价值观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由于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夺和勾结,对日政策构成美国远东政策的中心。而中美关系是不密切的,美国对华政策也不甚积极。大战的爆发,美日交恶,使中美关系发生最大变化,美国对其在华利益及前途的估计大大增高,从而导致美国远东政策中心转向中国,新的对华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3.
共同构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博士倪峰今年6月底,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对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华,也是继去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两国关系的近期发展去年...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是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遂收敛单边主义,寻求全球主义与多边合作."9·11事件"使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使俄美两国迅速接近,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变得复杂微妙.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美国研究在中国受到学者的青睐,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问题在中国美国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美国在冷战后时代国际体系中地位与美国帝国;(2)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美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3)美国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共性与差异。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政策都做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总体而言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但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个正在逐渐形成的政策,尚未定型,因此掌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特性,对于我们客观地分析中美关系,把握现实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外交政策发展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用新的对外政策指导中关关系的发展。他提出发展中关关系要遵循中关间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邓小平指导中关建交谈判,促成中关关系正常化。他应邀访问美国,开中国领导人出访美国先河。在1989年中关关系困难时期,打破美国对华制裁,推进了中美关系。他还积极推动中关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并会见许多美国政要和各种访华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后 ,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大幅度调整 ,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若干重大变化和趋向 ,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保守化和右倾化。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右翼强硬派在政府安全和对外政策中占据支配地位 ,以鲍威尔为首的温和派则受到排挤。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可以不受到国际机制和舆论的制约 ,必要时不惜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布什在 2 0 0 1年 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 ,在同年 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把“先发制人”定为新世…  相似文献   

9.
一国的对外政策是决策者根据国家利益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决策者制定外交政策又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之中,从而使得国内政治影响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从美国来看,其国内政治中的宪政民主、治理机构、利益集团等因素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主要以中美关系正常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打造全方位外交格局等事例为线索,展示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丰硕外交成就。对外关系史实际上也是国家发展史,背后是国家命运在国际政治博弈中的更迭与转向[1]。本课以中美关系变化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重点关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14日——19日,全国首界“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复且大学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系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教学、出版等部门专家学者70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李慎之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作了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外关系研究的报告。复旦大学校长兼该校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谢希德参加了闭幕式并讲了话。这次讨论会收到了三十五篇论文,集中讨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四十年代中美关系,同时也涉及了中美文化交流史和其他时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美国战略专家认为,在全球化战略机遇下,中国如果实现了真正的崛起,就有可能对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为此美国一方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成分,另一方面又加强对中国的交往、接触与合作。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和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都会影响到美国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在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共同利益增多,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尼克松于1969年春入主白宫后,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采取务实态度,逐渐改变鹰派立场,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收缩美国在海外驻军,结束越南战争,在世界上推行缓和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是隔绝走向交流、对抗走向缓和折点。此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中美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结构性变化,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出:“1917年,美国参战……”众所周知,早在179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在他的《告别词》中告诫美国人民利用其远离欧洲大陆的有利条件,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与军事冲突。华盛顿的孤立主义思想长期以来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那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已经不仅局限在军事实力的较量,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争夺的焦点。对外援助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工具。肯尼迪上台后,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制定新的《对外援助法案》,把外援重点由军事援助转向经济援助。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为开端,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美国外交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11月3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得胜,乔治·布什连任总统。人们开始考虑未来4年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变化?政治,交往加牵制连任之后,布什在延续过去对华基本政策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新变化。变在哪儿?发展中美关系,美国内基本形成了共识。今后4年,他会利用这种政治气候,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在反恐、朝核危机、地区安全等方面拉住中国,让中国发挥一个崛起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美国政府调整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原有立场,更灵活的阐述了台湾问题,促成了中关《上海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台湾,所以尼克松政府的对台政策又是摇摆的,台湾问题成为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战时和战后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与中国结成盟国,对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新格局。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新形势,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对美国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全面认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深刻了解战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之前,中美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性质主宰的。中国对美国的最初的看法更多的来源于美国领事、商人与传教士。中美《望厦条约》之前,中美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没有政府派驻的公使,美国真正的领事制度也只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了较有规范的样子,在此之前,美国派驻的领事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商务领域,没有行政权力。《望厦条约》签署前后,美国派出公使,从此,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都有了明确的依据。领事与驻华公使在不同阶段对中美关系与对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