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小学阶段而言,朗读相当重要。从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始,到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朗读。朗读“价廉物美”,朗读不难操作,按理课堂上的朗应该“大行其道”了。可教学现状恰恰相反。课堂上体现以“读”为主的,简直凤毛麟角。大量充斥课堂的,还是分析法、问答法,现在时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也走入了误区,把朗读搁置一旁,使得朗读“叫好”但并不“叫座”。有必要对朗读作一番多元解析,使朗读真正在小学阶段发挥充分作用。一、从“说文解字”看朗读朗读是什么?朗读有什么重要意义?重新作一番审视还是有必…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语感增强,心灵受到震动.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朗读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学生小学阶段进行重点培养。运用质疑、求解、感悟、创造的朗读有效性策略,课堂评价从情感体悟、想象的个性化不断超越.教师们在朗读教学上有长远的眼光和个性化的方法,追求朗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让琅琅书声成为有效课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谢远品 《云南教育》2004,(34):12-13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有感情地朗读”几乎成了每篇课文最基本的要求。走进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绘声绘色也成了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改革与否的首要因素。这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实践新理念的结果,也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在。但理性地、仔细地分析,仍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理解上的偏差,单纯地追求朗读的“情感”化,认为读的时候或悲或喜、或爱或厌、或高或低、或急或缓,要做到情感四溢,很少考虑“有感情地朗读”的内外因素。其次是指导上的走捷径,课堂上过早或者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的指导,不注重或淡化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的对话,使“有感情地朗读”更多地成了一种表演。在充分认识“有感情地朗读”的误区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李静 《小学生》2010,(9):40-4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的确,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我在教学中以此为指导思想,确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各年级的要求中明确规定: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策略》,也为了向大家呈现一节较好的校级教研课,在语文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树和喜鹊》这篇课文进行了两次试上。这两次朗读教学效果反差很大,不仅是我给学生上课,学生在朗读策略探究上也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又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应引起我们注意并予以纠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朗读”能“轻声”吗?常见一些报刊出现“轻声朗读”或“小声朗读”的说法。这种课堂术语欠科学。《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读”的注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大纲》对“朗读”的要求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可见《大纲》和《词典》对朗读发音的要求注释是统一的——清晰响亮。响亮即(声音)宏大。所以,朗读就必须是大声地读,既“朗读”就不可能是“轻声”。当然介于朗读与默读之间的“轻声读”是朗读向黩读的过渡阶段,不应混为一谈。摘自92.1《小学语文教师》慕宏文  相似文献   

9.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培养朗读能力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起来,在课堂上使用科学的教学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总体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识字、发音及朗读的启蒙阶段,是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从当前的一线语文教学课堂出发,依循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及朗读本身的规律,密切结合该学段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阐述了小学低段朗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策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来阐述小学低段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教学是由语而学文,语就是朗读。小学语文课是要让学生能听、说、读、写,真正让学生做到因语学文、因文学语,相互为用。小学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在2017年《语文课程新标准》里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问题呈现]某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其中一课是这样上的:第一步,读一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选择学习:(1)凭想像表演各种赠别的情景;(2)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操作电脑,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课堂的确热热闹闹。但令人疑惑的是,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关于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收获甚少,学课文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已。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热点的追逐总是那么义无反顾。当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一“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时。朗读之风盛行,并很快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面对席卷而来的朗读热,我们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不禁要问:朗读是否真的是一剂神药,能治愈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所落下的一切病症,当前的朗读教学有哪些不足,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经验告诉我们,冷静的思考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渎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杨帆同学接受过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八岁时她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小学阶段阅读了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还阅读了儿童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作品。这些为她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功底。杨帆文笔流畅,在小学阶段,她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那时的杨帆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人也很自信。  相似文献   

17.
卢玉善 《班主任》2001,(9):44-45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朗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盛行讲读教学的年代里,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分析轻朗读的弊端。随着问读教学的崛起,学生忙于回答课堂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朗读教学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主宰下,朗读无法直接进入卷面测试,因此不被重视是一个方面,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朗读的操作方法简单,“读”不能有机地进入“导”、“练”的活动中而融为一炉,造成讲归讲、读归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常见教师…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