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母亲的书     
孙利娜 《初中生》2006,(1):80-80
母亲不大识字,却有一本精装的书.那是一本无字却充满爱的书. 翻开书的第一页,一个小小的脚印,小得可爱.母亲告诉我,那是我过百天时她剪的鞋样.那时我的脚小得都不好拉到手中,最后还是在我睡着后才描下来的.母亲说话时激动的眼神映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少妇左手拿纸右手拿笔,正在给刚满百天的宝宝描鞋样,却又怕惊醒宝宝,满脸担心又幸福的笑,开成了一朵芙蓉……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书     
从懵懂孩童到为人师表,这一过程中我读过一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属于母亲的书。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当然这书是不允许作为小孩子的我乱翻的。我第一次看这书,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  相似文献   

3.
歌颂母爱的文章不少,这篇却独具特色。特色一:小中见大。文中所写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晒被子时,母亲把“我”的被子晒在有阳光的地方,而她自己的却晾在树阴下;家里最好的床单、方位最佳的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的那盘菜,甚至图案  相似文献   

4.
少年与书香     
<正>我曾经为了买一本心心念念的书,当了一回“小偷”。书倒是买了,但也少不了被母亲狠狠地教训一顿。虽然那次受了皮肉之痛,但也让我深深感知了母爱。那事儿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也许母亲早把那事忘记了,可那段往事却一直铭记在我的脑海深处,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闲书难舍     
我不识字的母亲把书和读书的人分为两种:一是有用的,一是无用的。有用的人读有用的书,叫用功;无用的人读闲书,叫不务正业。我是后一种人。我读的第一本闲书是打猪草时从麦田里捡的,一本带着插图的儿童读物,淋了几次雨,封面都泛白了,拂去上面的泥土,书名还可看清。我就那么卧在夕照下的麦田里看起了那本小书……天黑了,蓦然发现猪草筐还是空的!挨了母亲的骂,心里却一点也不觉沮丧,心都在那本小册子上。麦田当然又去搜寻过,奇迹没有出现,却从此有了一个美梦。在梦里,那百般求索不得的书却是那么随便地堆在草垛鸡窝里、埋在土坎下、隐在草棵里…  相似文献   

6.
读懂父亲     
父亲是一本著作,读懂了他,便读懂了全世界。我本不愿意去读他的,认为他是一本讲老生常谈的书,但任凭我飞得怎样高,总有一根线连接着我,那便是父亲。我曾经抱怨过他,为什么我跌倒时,只有母亲的声音: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7.
在我女儿满周岁的那天,母亲对我说:“给妞妞‘抓周’吧,看她是不是也像你那样,别的啥都不要,就抓了一本书。”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世间多少事,就是这样离奇,一次近乎玩笑的仪式,竟预示了我至今已知的命运。虽然母亲认定我和书有缘,但到我读书的年纪,却遇上了焚书的年代,到我能够把方块字连贯成完整的句子时,却碰上了禁书的狂热。母亲预言我和书有缘,可是到了我该读书的时候,还没遇上和我有缘的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与我有缘的书相遇了。一天,我发现大姐房间里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第二天,我满怀好奇地问大姐,为什么深更半夜还不想睡?大姐神…  相似文献   

8.
第一本书     
未满5岁时,我得到了第一本书。那时,母亲在小山村教书,我总是一个人寂寞地呆在教室外面。有一天,我走到教室后面去看牛棚里的小牛,小牛躺在牛妈妈身边,嘴里嚼着青草,很温馨的样子。我看了很久,那一刻,母亲看到了我心中的渴望和寂寞。母亲决定让我成为一个小学生。那时已经是学期中了,没有课本,母亲花了几个晚上,用毛笔为我抄写了一本语文书。我一把将它扔了,委屈得大哭起来:“我不要!我的书和他们的不一样,没有彩色封面、没有插图、没有拼音……呜呜……”母亲笑眯眯地将书捡了回来:“他们的书确实有彩色封面,有插图拼音,可是,你可以自己画…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人生     
我初上小学时,就与书结下了情缘。那时,我最喜欢的书不是老师发给我的课本,而是那一本本破旧的小画册。虽识字不多,但逮住一本无头无尾的书却能连认带猜读得有滋有味。上课时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中偷偷地看,吃饭  相似文献   

10.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12.
享受慢教育     
<正>慢一些共沐书香我的母亲是教师,常年教毕业班,整日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就是家务。她给童年的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陪伴我的只有那一本本杂志。只要一捧起书,我就忘记了一切……初中时,当别的学生埋首于题海时,我依旧沉迷于书的世界。那时候,我们住在学校的家属区,邻居都是老师,几乎每位老师的书柜前都曾经有过我的身影,屠格  相似文献   

13.
韩远华 《班主任》2014,(7):27-28
正新学年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女生小丽特别胆小,每次上课总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小得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我找她谈话她也是低着头,提醒多次都没有效果。于是,我给小丽的母亲打了电话,后来又专程到她家家访,得知小丽3岁时,她父亲因封建思想重,嫌弃小丽是个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女。小丽跟着母亲,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母亲要在外打工,小丽就经常  相似文献   

14.
初一结束后的暑假,我没有回家,我想在学校花坛旁的小屋里度过整个夏天。那屋子是母亲租下的,为的是能让我比其他住校生多看一会儿书。然而,当假日的第一天开始时,我却发疯似的将所有书都抛出了小屋。  相似文献   

15.
默读母亲     
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历程,到今天驻足回首时,才蓦然发现我们在苦苦跋涉,患得患失的旅途中,虽然得到了许多,却也失去了许多,忽略了许多。 有文人说,母亲是一本书,但对我(或大多数人)来说,母亲只是一部存放在尘封的橱窗里的藏书。十多年未曾动过,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个书影而已。而今抽出书来,翻页阅读,才发现母亲这本书竟是那么深奥,那么广博,这使我不敢怠慢,而只能像膜拜者那样用心地、虔诚地细细默读她。 书的第一页是从我还在襁褓时开始的。我的呱呱降生,给母亲终得贵子的喜悦,但也加重了母亲的负担。幼时的大多事都已…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小池塘,小得像一块打麦场,水很清,很静。池塘里,水草轻轻荡漾,小鱼、小虾悠闲地游动。小时候,我常随母亲到塘  相似文献   

17.
我自幼喜爱读书 ,生活艰难的日子里却买不起书。11岁那年 ,我陪同母亲去县城人民医院看病 ,途中经过一家新华书店。待征求了母亲的意见后 ,我一头钻进了书店。嗬 ,好大一个书店!那琳琅满目的各种图书着实令我目不暇接!当我走到儿童图书专柜前时 ,一本名叫《渡江侦察记》的小人书 ,霎时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向工作人员要了过来。顿时 ,一股新书的墨香扑鼻而来!翻过扉页 ,那清晰的画面下配着简练的解说文字 ,简直是我童年心灵中一个神奇的世界!我把这本小人书攥在手里 ,像是握住了一件无价之宝。但苦于囊中羞涩———那时 ,我竟连…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无小事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有件事在我心头一直挥之不去。事情很小,小得仅仅只是一句话,但它却成了我教育生涯的一座灯塔。  相似文献   

19.
在大阪梅田纪伊国屋书店,偶然发现一本角川出版的小书。角川在日本很闻名,旗下书种茂盛。我问他们,哪一本最畅销?他们说是《给母亲的短柬》。这真是一本动人的书。我跳着看,最先看到千叶县七十一岁的须藤柳子写给已故母亲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1,(15):159-159
作家阎连科日前在接受《读书报》的访谈时说:童年时期的阅读对我有相当的影响,我小学时读的第一本小说是《西游记》。那时我大姐生病,老是腰疼,只能躺在床上。不知她哪里来的那么多书,一本接一本地看。晚上看得晚了,母亲老骂她怎么不熄灯。她就等我们睡了又点上煤油灯看,母亲因此更恼火。我很好奇,想知道大姐到底是看的什么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