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4月20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的丛飞在病痛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先后捐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看了一些媒体关于丛飞资助者心态的不同报道,对某些受助者的做法,除了气愤就是寒心了……被人知道会没面子受丛飞资助的李某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毕业后与丛飞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奔走相告:那位"中国博士"又来了!"中国博士"叫曾广海,是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在乌克兰留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无偿为乌克兰本科生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硕士、博士教授中国音乐课。曾广海用希望和理想为燃料,以音乐为灯芯,燃起了一盏灯,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路,更照亮了那些喜欢音乐却苦于没有机会受教于专业老师的  相似文献   

3.
看到一则数字,极为震惊:2005年,中国各级行政机关公车消费三千亿元,公款吃喝两千亿元,公款考察旅游一千亿元,合起这三项,竟高达六千亿!感叹,中国实在是太有钱了。这六千亿,可以做多少事情假如一个重症病患者所需治疗费为二十万,这六千亿可以救治三百万人!可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因为没钱看病而等死假如一个大学生每年需要花费两万元,那这六千个亿可以让三千万个大学生免费上学(中国每年似乎没这么多大学生吧)!可中国有多少大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忧愁假如一个希望小学的建校费用为二十万,可以容纳一百个小学生,那么这六千个亿可以盖三百万个希望小学,可以  相似文献   

4.
名人之死     
残雪 《文化博览》2005,(2):20-21
他是一位五十岁多一点、头发花白、受人尊敬的人,他很有名.这位有名的人不幸过早地患了绝症,医生说他还可以活两个月.从患病那天起,这位名人脸上就显出那种冷静而坦然的名人神态.因为有各式各样的人去慰问他,他甚至谈笑风生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潘杰 《文化交流》2013,(11):42-45
我们创办杭州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已经15年了,身为美国著名外交家的基辛格博士,却与我们几个中国平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些年来,这位广受世界尊重的“外交巨人”,不断来信,两次接见我们夫妇。我们也为他做了些纪念性的事。彼此的友谊,就像莹莹西湖水,清而又深。  相似文献   

6.
引言据统计资料表明,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至2000年,中国人均慈善捐助不足1元人民币;至2004年,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  相似文献   

7.
轻功水上飘     
有个博士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成了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有两个同事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相似文献   

8.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实际是一场国际会战,中、日、意等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甘肃中部展开了一场暗中较劲的凿山大赛。工程历时18年,90%的工作量都是在引进外商外资后的8年中完成的。盘道岭隧洞开通之日,被中国人评为“洋劳模”的前田恭利先生潸然泪下。他在甘肃永登县的山沟里度过了6年,原本浓黑的头发已变得稀疏和花白,但他为失去  相似文献   

10.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