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然而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发现来完成,因此教师的点拨、启发、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而“相机提问”是一种很有效的诱导方式。“相,发现”,“机.教与学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好“相机提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川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学物理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质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那么,在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设置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注重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离不开地理的“高效课堂”。课堂既是掌握新知识的主阵地,又是获得学习方法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一线的地理教师有同感,课堂上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高中地理预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本该是学生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曾经备受教师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在课改的大潮下,却鲜有人问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担心:课前预习了,那课堂上“探究”什么呢?难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学生的课前预习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帮互学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向飞鸟学习     
“乐学”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建立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上。因此,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卢亚捷 《生物学教学》2008,33(11):20-21
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呢?下面结合我的一节课“探究鱼侧线的作用”的经历,谈谈这节课是如何围绕新课程而进行教学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共设置了15个“活动与探究”,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直接关乎这一模块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赞同;但对于如何实施新课程,很多教师是有困惑的。在引导函授班学员讨论新课程标准时,很多学员提出自己的问题: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学进度很紧张,哪有时间进行发现式学习?班上有50多位同学,讨论要分成10个组,课堂没有办法维持起码的秩序,怎么判断学生“合作”了没有?课程改革主张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学生选择“不学习”怎么办……问题很多,但核心是一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理念是好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议思考的问题:1.如何深入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意义?2.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案例描述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每一位新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理念。于是乎,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教师因为这样的设计而被赞誉为“改变了……培养了……”心中自是大快不已;学生也因为这样的设计获得了解放手脚、张扬个性的机会。新课程所追求的“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能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要善于与同学合作或与老师合作加以解决,采取“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合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应在合作与互动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于是教学中学生“活了”,但课堂上很难出现教师所期望的那种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2种选择:要么加以干涉,重新回到以前的教学模式;要么放任自流,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就像上自习课。这使很多教师陷入困境。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地理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认为:构建和谐、宽松的地理大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姚晨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86-188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16.
张海平 《山东教育》2005,(29):24-25
体育与健康作为新课程推广以来,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走向“被动接受”或“放羊吃草”的极端地步?而现在一些“新课程公开课”或“聚焦课”,课堂上所谓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实只是“形式”而已,课前教师早已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晓 《小学校长》2006,(3):43-44
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便捷,网络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的教师也开始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对于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从课堂实际着手,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牛学文 《中学教育》2006,(10):24-25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判断。从理念层面看: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施中的正确运用,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恰当地把握、驾驭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的内容完全来自教师的灌输,由此造成学生依赖或服从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育把学生的必趣一点点磨灭了.因而这种学习也毫无兴趣可言。新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诸多能力,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寓教于乐,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