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畅 《中文自修》2008,(2):10-12
“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其令人激励的讽剃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 ——1925年授予萧伯纳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萧伯纳的戏剧<武器和人>的情节,分析了该剧形式上的理想主义和思想上的反理想主义戏剧特色,探索了萧伯纳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代表剧作有《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圣女贞德》等。萧伯纳被誉为“20世纪的莫里哀”,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还是一位机智的幽默大师,他的许多逸事为人们所称道。以退为进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就获得了成功,当他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的祝贺表示感谢时,突然有人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吧!”观众以为萧伯纳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会大声抗议这种挑衅,谁知萧伯纳却向这个人深鞠…  相似文献   

4.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纳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深受女权运动影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和萧伯纳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生存和自我发展问题.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王尔德和萧伯纳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两位作家女性观的异同及对女性解放道路做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萧伯纳作为英国20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之一,因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而闻名于世。萧伯纳习惯于使用独特的"创造进化论"理念创作批判现实的作品,使剧作达到了哲学的理性高度。在剧作《卖花女》中,"创造进化论"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男女平等思想和女主人公伊莉莎对人生意义的找寻。最终伊莉莎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实现了人生的完整。  相似文献   

7.
萧伯纳的剧作是为了传达他的创造进化的思想的,尽管他的理论在我们今天看来有缺陷,但萧伯纳在艺术上却没有犯“席勒化”的毛病,萧伯纳注重其戏剧的思想性,却并没有让自己的作品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具象化的情节将他的创造进化论形象地展现出来。下面,让我们以萧伯纳的《人与超人》为例,深入分析创造进化的哲学思想与具象化情节是如何完美地交织的。  相似文献   

8.
《芭芭拉少校》这部作品中,萧伯纳塑造了一个富有独立人格、坚韧勇敢、脱离女性特征的女性。她摆脱男权社会的控制,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萧伯纳通过这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唤起女性自强的意识,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政治狂想剧"《苹果车》《真相毕露》《日内瓦》是萧伯纳戏剧生涯巅峰时期的主要作品。萧伯纳以一种全新的戏剧样式深刻反映了经济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和被扭曲的人生观念。深入阅读萧伯纳的"政治狂想剧",可以发现拉康主体理论的影子。戏剧人物"想象""欲望""无意识"与拉康理论的契合,再次印证了萧伯纳戏剧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0.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