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001~2011年武汉市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比较,发现过去10年间虽然大学生在环境意识上有所提高,幅度不太明显.总体上大学生环境意识和行为表现较为一致,但是涉及到自身生活时,环境意识与行为产生背离现象.相关环境知识的欠缺成为限制大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和规范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1~2011年武汉市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比较,发现过去10年间虽然大学生在环境意识上有所提高,幅度不太明显。总体上大学生环境意识和行为表现较为一致,但是涉及到自身生活时,环境意识与行为产生背离现象。相关环境知识的欠缺成为限制大学生环境意识提高和规范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的高低,将会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从大学生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成功经验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来构建环境教育的新模式,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事业需要人的创新意识的支撑和推动。创新意识动力来自于批判意识 ,创新意识产生的环境规定于自由的氛围 ,创新意识的源泉植根于人的高尚丰富的情感。创新意识的发展 ,取决于对不断变革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2.运用人地关系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联系实际,了解本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3.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利用相关图表、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6.
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主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该文在对小班幼儿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做中学”科学活动,对培养小班幼儿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以“和谐”为前提,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环境;以“兴趣”为突破口,在“做中学”中萌生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部分的城郊农村地区在城市的带动下,经济上获得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由于农民环境意识的淡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探索农民环境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环境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环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的好坏会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状态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本文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意义进行充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环保素养,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环保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主要靠教育和实际行动.为此,由国家环保局、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的基本手段之一.”中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梅 《中学生物学》2004,20(4):44-46
1 研究性课题产生 生物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将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停留在资源保护的层面上,在经过了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和70年代的“环境革命”之后,环境保护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尊重的社会意识。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对美国环境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美国社会环境意识从保护主义到环境主义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化教育成为主流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主动环境行为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尚缺乏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教学环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加入国际化因素后对大学生环境行为更深层次的影响。以能源类高校学生为样本,通过对环境行为理论的分析,确定大学生清洁能源意识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行为等相关因素,收集数据并建立相关模型,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模型的准确程度。基于此模型得出,国际化教育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清洁能源使用意识对其环境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提出通过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方式,促进高校学生主动性环境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幼儿提问是其主动学习的体现;早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深远。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需要转变教师是权威的观念、只有教师才是提问主体的观念以及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的评价观念;同时,要为幼儿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和谐的精神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社会阅历,教会幼儿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廉洁意识、廉洁品行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广大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使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逐步形成,促进大学生廉洁意识和廉洁品行的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16.
阮籍人格心理的超我意识具有自由超脱和批判世俗的特点。在现实环境和自我意识的压抑下 ,产生“超我—自我”的心理冲突和道德焦虑 ,并在《咏怀》诗中通过自卑与自责的方式凸现出来。其超我意识是在家族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及认同下产生发展的 ;同时他内向软弱的性格和与政治的疏离关系 ,又使超我无法突破自我的压抑。阮籍超我意识的理想人格从勃兴到分裂 ,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个体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7.
王雪梅 《小学生》2010,(10):34-35
1校园文化环境因绿色而睿智灵动 环境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春雨”.教育环境是产生润物无声效果的“湿地”。幼儿园应该明确树立“环境即课程”的意识,注重挖掘、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发展的趋势对档案信息服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这一系统的巨大变革,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档案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和网络信息搜索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用户意识、服务意识和网上信息搜索、信息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受很多因素影响 ,心理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心理尚未成熟 ,缺乏自主意识 ,评价的标准是他律 ,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一句话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 ,或积极、或消极 ,因此 ,要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的环境。一、创设接纳的环境教师为幼儿创设接纳的心理环境 ,易使幼儿产生被接纳感 ,易形成安全感。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无论孩子的长相漂亮与否 ,智力聪明与否 ,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主权的社会基础,从哲学角度确立了主权作为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基于主权的本质确立分析框架,认为主权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主权观念的生态化决定主权观念的产生和流变。分析了主权观念的生态变化,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类意识”概念,并论述了类意识在主权的产生、流变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