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基山 《新闻传播》2022,(3):109-110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促进话语体系的构建,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结合自媒体时代的影响,针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应对挑战的建议,希望能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保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何俊 《东南传播》2022,(3):62-65
自媒体发展以个性化、平民化为特征,信息编码解码方式发生改变,传播活动突破传统的时空尺度,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体系产生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样态的一系列转变。同时,不良社会思潮、技术壁垒和泛娱乐化思潮仍不断冲击和束缚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减弱甚至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自媒体环境中,要守正创新,坚守党性原则,创新内容生产,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挖掘自身特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王芝兰 《新闻战线》2015,(3):163-164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现如今,多元文化、多样思想、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冲击。自媒体时代,舆论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地。自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主流媒体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思想建设的主阵地,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流意识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不管社会形势如何发展,主流媒体始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思想阵地,始终是社会主流意识传播的主渠道。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传播作用,当好"定盘星"、"风向  相似文献   

5.
李德刚 《传媒》2015,(18):46-48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当今互联网迅速改变社会生活形态,自媒体泛滥崛起的舆论场中,四面受敌的传统媒体已经到了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有了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告诉我们,地市媒体既要着眼于媒体本身的深度融合发展,尽快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也要着眼于战略上的整体谋划,注重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协同高效,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潜传播"是自媒体时代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公众舆论引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现象,迄今还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对"潜传播"的概念、模式、影响以及如何监控和疏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潜传播"是自媒体时代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公众舆论引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现象,迄今还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对"潜传播"的概念、模式、影响以及如何监控和疏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尽管各种不同议论形成的"杂音"不少,但真正主导舆论走向的,依然是党报等权威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余会 《新闻爱好者》2008,(11):34-34
我国主流媒体的现状 所谓主流媒体,一是主流媒体能够影响社会中的主流人群,也就是能影响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人群:二是主流媒体能够代表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即反映主流人群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那么主流媒体的“桂冠”非党报莫属,因为党报毫无疑问是主流舆论、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今年是中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十周年,本文从战略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三个维度阐释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的发展和崛起,加快了我国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尤其是各类网络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出现,我国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性地位日益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党媒必须转变传统思维,积极汲取自媒体的优秀发展因素,有效化挑战为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发展给党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点探讨了党媒如何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梁国典 《传媒》2019,(13):66-70
当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遭遇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社会信息化趋势,全面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做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措施,以期为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报纸关注着大众的关注,同时,又时刻在用报纸的影响力影响着大众的关注对象和关注程度。在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时代,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其价值的体现与媒体自身的影响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主流意识形态,以主流舆论导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人的观念,影响社会舆论,方可正确显现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效果.从而实现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新挑战。其一,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结构的分散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提出了挑战;其二,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差异"作为价值标准被广泛肯定,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原则趋于失效;其三,信息内容趋于平面化,形象叙事、微叙事、娱乐叙事、虚假叙事掀起了文化消费的狂欢,人们与理性的意义世界相疏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产生抵触;其四,自媒体塑造出碎片化的受众,他们的流动性、交往性和开放性使主流媒体的宣传对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风险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各级主流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方面卓有成效。媒体融合不仅是主流媒体应对时代潮流、实现转型发展的行业选择,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抓手。面对全新的历史起点,媒体必须实现从机构融合到社会融合的观念转变,将融合变革嵌入更加广阔的社会图景之中,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作为Web3.0时代的主要传播载体,承载着强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任.但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也面临着传统传播方式效果弱化、西方文化冲击等多种困境,由此重点要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优势以及科技发展,以蕴含更大发展潜力和接受性更强的公益广告形式,拓宽传播途径,扩大传播主体,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18.
曹素素 《传媒》2017,(17):29-30
媒体融合时代,舆论环境空前复杂、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尽管各种不同议论形成的“杂音”不少,但真正主导舆论走向的,依然是党报等权威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一提到主播的声音生产实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字正腔圆的音声形式.这种代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文化的声音生产实践的框架与惯例即为国家声音美学.它以社会主流文化为最大公约数,发声状态饱满,音声语势上扬,声音掷地有声,营造出宏大叙事和集体主义的声音景观.智媒时代,网络空间中喊麦、吐槽、恶搞配音以及谐音戏仿等声音形式与传统媒体主播的准确、规范、悦耳的有声语言表达风格不尽相同.一方面,这些亚文化的主播声音对象征文化领导权的"主流—精英"的国家声音美学造成干扰、解构及抵抗,形成反主流的音声符码——噪音;另一方面,受众的听觉接受模式和交往行为有可能在高倍语速、高分贝音量、剥离情感的AI语音播报等声音景观中被重塑.因此,再造具有审美影响力和文化领导权的专业主义主播声音景观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