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庭坚承传了柳开、苏轼等关于柳宗元与韩愈、陶渊明同流的观点,进一部巩固了柳宗元的地位;他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的指导下,表现出对柳宗元诗歌的全面接受;儒学复兴和文学复古的时代大环境及其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平淡的审美趣味是黄庭坚接受柳宗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悲愤”是柳宗元贬滴时期的主要心态。柳宗元为摆脱此心态曾积极实行自救——纵情山水、遁入虚无并致力学术。但是,由于他无法放弃“兼济天下”的抱负,这种自救的努力最终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通过柳宗元等人的努力在唐代文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前秦诸子寓言的传统,多用来讽喻的手法来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本文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柳宗元的寓言写作特点:1.政治格局的变迁与“辅时及物”思想的产生;2.仕途受阻与“褒贬讽谕”写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研究”栏目是以永州地方文化特色为平台、面向国内外的主题性基础学术理论研究专栏,是迄今全国省厅级理论刊物中仅有的以柳宗元专题研究定位的栏目。该栏目自1980年创设以来,坚持33年持续不断,已累计刊出83期,包括2期专刊,刊发论文总计202篇,总字数200余万字,其持续性与编刊的自觉意识在国内、省内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的无神论思想,特别是他对两汉“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无神论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目前在研究柳宗元无神论思想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只看到柳宗元对“天人感应”思想批判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早期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的一面。由于这种倾向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看不到柳宗元思想经历过一个由有神论向无神论的转变过程。事实上,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同样也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天人感应”思想是两汉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思想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前提下,宣称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能够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的谴责和嘉奖。西汉董仲舒是其主要代表,他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举贤良对策一》)。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文学创作理论渊远流长,远在上古的商周时代至清代,都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论。但,在这众多的理论学说中,我只略谈谈柳宗元的创作理论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柳宗元的创作理论都是散见于他的书信往来和文章的序跋之中,没有专门的论著,有何价值呢?我认为,柳宗元创作理论的价值正好也就表现在这些地方。因为他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在他写作实践中,并用以指导向他求学的文学青年中才总结出来的,是“有为而作”。况且,古人非常注重“文德”,而柳宗元早年就积极投身于“永贞革新”运动,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好些主张。这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有唐一代最有成就的章大家之一。对其章思想,学多从学创作的角度去研究,而忽略了与其政治主张的结合。本试将柳宗元“明道”的章思想与“辅时及物”的政治主张结合起来,对其章思想做一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发愤写文,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章于短小隽永的语言中独具一种"渊深峻洁"的美学特质.本文将以审美视角,从描写对象、感情抒发、语言特色和文章结构四个方面阐述柳宗元散文的"渊深峻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为线索,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丰富发展了的、被实践检验正确的、形成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成熟和理论自觉,内在地体现出中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实践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单具有名称、概念的性质、属性,而且更加彰显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平淡”诗论,高度评价了陶渊明、柳宗元等人诗歌的平淡风格,阐述了“平淡”的审关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苏轼认为,“平淡”中蕴涵“至味”,而这种“至味”即是淡泊高远的人生趣味与境界,寻常生活中的平淡美。  相似文献   

11.
柳穿元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名播海外。他的诗文最晚于唐末就传入了朝鲜,被以次韵、拟作、集句、引用、化用等方式接受,其文学理论也同时得到应和。朝鲜的文人们还各抒己见,展开了对柳宗元其人及诗文的批评,其中有少部分指责或指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柳宗元散文句法的分析,明确柳宗元的古文实际上与骈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古文句法具有骈散结合、质朴与华丽共存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他的主张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文体的演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唐骈散相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柳文中的驳辩作为切入点,具体论述了柳宗元的脊梁作风,并对产生这种脊梁作风的根源进行了追溯和深入挖掘,使读者了解到柳宗元除了文学成就外,还以他的人格魅力吸引后人。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文章由骈趋散的过程中,韩愈、柳宗元并肩取得的古文成就具有重大的界标意义。一方面,在他们之前文坛内外推进文风与文体改革的各种努力有了归宿;另一方面,韩、柳成功确立的古文范型,决定了后世古典文章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在眨居柳州的晚期生活中,以诗歌形式抒发生命同论的深哀巨痛和对命运进行抗争的杂死未悔的追求精神。诗人源于人生感恨的激切孤直又幽独寂寞的性格导致诗人晚期衰伤、忧怨又不甘沉沦的复杂的创作心态,这种心态形成他晚期诗写物抒情,含痛楚于悲怆,寓戚戚于浩浩的独特的悲剧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唐代柳宗元创作寓言 ,使先秦以来寓言依附于史学、哲学的情况发生变化 ,成为独立的文体。柳宗元寓言作品有两个特色。其一 ,浓郁的文学色彩。表现为构思精巧 ,故事完整 ,情节曲折 ;描绘细腻 ,形象生动 ,鲜明 ;语言精粹洗练 ,笔锋犀利明快。其二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所以这样 ,和他的文学主张及个人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韩柳与佛学     
这里试图探究韩柳与佛学的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特点,即语言学意义上的表层遣词造句的对比,情感期待上主体愿望舒心适意之情和客观作品生成上悲苦幽怨之情的对比以及抒情风格上淡泊与深沉的对比,这与柳宗元独特的思想性格、人生经历以及贬谪期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