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钟文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42-44,83
艺术是对现实的二度发现,所以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广泛运用于作品的题材、思想、体验、视角、结构、语言等方面,使形象更生动更吸引读者.在陌生化的创造中,作家找到了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读者透过陌生化的现象,重新审视世界和自己,丰富了人性,改造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思考与探究三提出了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第四单元诗歌《河床》后的导读也提出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无论是语言的陌生化还是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实际上都意味着一个文学概念——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规的手法表现出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作家应担当起为童年而歌的使命,应具有自觉的童年意识和深广的童年关怀,作品中应呈现童趣和美质。刘第红的散文集《白蝴蝶黄蝴蝶》便是作者童年精神集中的诗性呈现,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在大自然怀抱里幸福成长的过程,记叙了其童年时代嬉戏玩耍的诸多欢乐场景,对故乡的农事物语、风俗民情进行了诗意的发掘和书写,作品洋溢着童年之趣,浸透着童年之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概念出自形式主义文论,文学性体现在作家精心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上,它强调是作品的形式方面.我们分析的陌生化手法指的是那些作者有意识创造的、能给阅读过程制造难度从而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审美享受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需要译者运用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首先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稍后"陌生化效果"也成为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关键词。二者的陌生化术语名称虽同,实际上内涵各异,其原因在于二人分属于不同的文艺理论体系。两人的陌生化理论在"作品"、"世界"、"作者"元素的区辨上虽然有诸多差异,但两者对于"读者"要素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他们都把"读者"依附在自己的概念之下,服从于自己的理论设定。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陌生化概念的实质,即是读者阅读具有陌生化效果的文本的同时,其原有经验、观念、感受、认知受到翻覆,从而达到各自设定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塑造了一群少年打工者的形象。作家怀着同情之心,描写了他们"卑微"的身份以及由此而遭受的种种困苦,同时,又怀着赞赏之心,描写了他们"卑微"的表层下所蕴藏着的人性的"高贵"。作家的底层意识和批判精神也借此获得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8.
纪舟 《家教世界》2024,(1):12-13
<正>2023年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海漄与科幻的结缘始于孩童时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以陌生化的先锋性叙事策略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旋风。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从语言、细节和对传统叙事的解构三个层面,探究余华先锋性叙事所采取的具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英美文学中会存在一些陌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对英美文学语言进行改变,这样文章就更加注入活力,不会显示出死板、无趣。对于不同的作家对陌生化语言的改变也是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语言陌生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的感受更有意蕴,理解更加透彻。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陌生化语言中的精华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学风格观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构成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既剖析了每一种风格的特点,又举出具体作家实例予以佐证。刘勰试图通过作者才性批评联系作品批评,并提出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创作才性风格观,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风格观。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开献书之路,并且与儒生共同搜寻和整理天下文献古籍,这对当时河间儒学中心乃至整个儒学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河间献王刘德珍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古籍。这些典籍,前人多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藏书的条件、特点与作用诸方面,挖掘刘德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画梦录》成功的原因:一是作者的散文观念决定了他的作品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基本面貌;二是童话般的梦幻世界的制造,其所受西方童话和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影响巨大;三是艺术制作手段高超,尤其是"意象经营"的"诗的营构"的手段,它迎合了中国人特有的品味细节、幽回曲折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刘再复在新时期产生巨大反响的性格论是对学界一直关注的人性及典型话题的推进与深入。有感于之前从现实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单向度理解,刘再复以"二重组合原理"为基础建立新典型观,为"大写的人"的回归寻找合法性。从学理层面,刘再复具有古典主义色彩的"人论"对人的真实性探究确实有逻辑上的疏漏;但如果将他的理论置于80年代的语境中,从启蒙需要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刘再复关于人的真实性的探究,不但具有启蒙的目的而且具有启蒙的效果,所以性格论是理论建构,也是一种启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讲稿》为切入点,我们考察发现卡尔维诺小说诗学植根于欧洲文学传统。论文剖析了卡尔维诺提出陌生化诗学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卡尔维诺提倡的陌生化就是反讽式地借用过去的文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将世界描述成原初的样子、将对象描述成本来的面貌。陌生化诗学,在《宇宙奇趣》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通过文体的陌生化、叙事视角和主题的陌生化,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认识了自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信、近乎不可思议的小说家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16.
柳诒徵《国史要义》以专章论述史例,其作法符合中国史学的实际。他考察了史例的缘起和外延,并置之于世界史学的视野下衡量。他认为,史例权舆《礼经》,为我国史学特创,包含取舍、等差、体裁等方面。柳氏对史例的见解深受杜预的影响,并基于大量的史料进行了扩充。由于其过于强调民族文化和礼书的地位,从而造成了自己理解史例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词中以描写女性的词最为突出,他运用精密温婉的意象,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由此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通过分析温庭筠词作中意象组合程式及创作视角来探讨温词的独特艺术魅力,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用她惯有的手法,特殊的比喻,写了一个精炼得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这故事因封锁开始而开始,因封锁结束而结束,这是一个"不近情理的梦"。本文试从作者所采用的陌生化叙述手法入手,分析解读《封锁》中所诠释的现代人生的庸常与渴望。  相似文献   

19.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问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