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一文是通过作者冯至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述评,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深挚崇敬和怀念。我想,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做人。纵观全文,作者怀着由衷的钦敬之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朱自清先生的做人要旨。一、勇于探索,坚定不移文章首先以追忆25年前的往事入手,从《雪朝》引出这部诗集的作者之一的朱自清先生。进而指出《雪朝》的风格是“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象有很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这种风格,正  相似文献   

2.
一个作品的主题引起争议,正是一个作品内涵丰富复杂而厚重的表现。但无论怎样丰富复杂,我们都必须从作品的基本事实和作者当时的思想实际出发,作出中肯的分析和归纳。不能把自己的发挥和臆断硬说成是作品和作者的本意。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现行国家统编普高教材的《预习提示》中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一团乱麻,也可以说一团火’(见朱自清给 S 君的《一封信》)。作者在文章里描述了一幅清幽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修订本第一册《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记念性文章。全文以《雪朝》为引子,记叙了“我”与朱自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朱自清诚挚虚心、质朴公正的品格和脚踏实地追求光明的精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品质。了解用日常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写法,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惠莲 《语文知识》2003,(11):39-40
《荷塘月色》开篇之言“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也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采用钱理群的文章指出:“……将朱自清的‘不平静’仅仅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却是不全面的。近年学术界在考察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心路历程时,于《一封信》之外,又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是一篇具有纪念性质的人物述评,写于一九八四年,朱自清刚去世的时候。文章紧扣“质朴精神”,从政治态度、个人品德、对新文学的贡献三个方面,采用述和评紧密结合的方法,突出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个中心。文章有一条明显的线索:从柏林初见,同游无忧宫——在西南联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背影》,我们无不为文中浓浓可触的父子深情所感动。抒写亲情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题材类型,可为什么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情不感人呢?朱自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堂高超的作文课。他这篇打开心灵窗户尽抒肺腑之情的文章,有许多写作技巧很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艺术风格有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华美和轻灵,也有白描写意的朴素和深沉。但是在众多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大多只注意到朱自清散文朴素美的一面,而忽视了朱自清散文华美的一面,杨振声先生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认为朱自清散文“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基本上能够代表众多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众多专家学者对朱自清的《绿》进行过分析和鉴赏,但皆不能摆脱思想性或写作技巧的解读模式;另辟蹊径探讨朱自清的艺术理想,发现朱自清总是以女性的美在极尽释译着梅雨潭的绿;梅雨潭的绿释译着他理想的“艺术的女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出现的一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因作者没有直接说明潜在的原因,故该怎样解释,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事实上,朱自清在江南确曾有过文本中点到的"热闹"、"群居"的生活,而"惦着江南"自然表达的是作者北来清华后对江南生活的想念和怀恋.  相似文献   

13.
"准定型诗体"是朱自清先生新诗形式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新诗形式建构的历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诗节的匀称、诗行的均齐和音韵的灵活等三个方面可以详细了解其"准定型诗体"观念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不同风格——作者的运思、追求的意境、语言的运用、思想感情的抒发、艺术手段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不同作了比较,得出结论:朱自清的《桨声》是一条清澈的溪流,俞平伯的《桨声》则是一团浓厚的迷雾。  相似文献   

15.
孟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111-116
文章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篇英译文进行语法隐喻分析,旨在揭示翻译中语义和意境在两种语码间的转换问题。分析表明,在汉语向英语的语码转换中,语法隐喻理论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而且译文不仅要如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更应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总是以传统思想为基点和标准来衡量和吸取外来思想以为己所用.同时,对于传统思想的吸取,朱自清也经历了一个由全盘接受到深刻反思,最终实现一次次扬弃的艰难发展过程.在不断扬弃旧思想、吸取新思想的基础上,朱自清实现了由狷介之士向民主战士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难以概括通篇所呈现的作者内心境况;异常喜悦的心情当亦蕴涵在该篇文章之中,尽管此种心境的存在极其短暂。事实上的“一团乱麻,一团火”之所以能够经过作者的艺术创作而“淡”了许多,这是由特定的家庭教育、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环境,以及“中和主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辨》不仅体现了朱自清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以其科学的治学方法垂范后学。其治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在治学选题上"从小处下手",文献上"爬梳剔抉",论证上"谨严地辨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冰心和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绩斐然的现代散文大家,他们在散文中都塑造出个性独特的自我形象。冰心体现出一个娟娟静女、大家闺秀的气度,朱自清则体现出一个愤世才子、苦斋书生的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