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国家纪录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京派、渝派、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山东、海派等等,创作作品因各自特点与地域文化而各有特色。因为纪录片是对各地风土人情中的画声视听进行书写,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记录,对各地人民综合审美水平的一种表现,而在传播文化价值方面具有较高评价。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纪录片影像中的地域文化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蔡晓 《新闻实践》2014,(4):107-108
纪录片作为电视传媒的一种节目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播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历史资料价值,是我国对外积极打造国际形象的传播载体之一.把一个客观真实、和平发展的中国介绍给世界,需要我们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观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观众的思维习惯,用世界性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模型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建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实使用价值、史料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城建档案馆作为贮藏城建档案的“仓库”和基地.是城市建设档案文化财富的聚集地.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宝库。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除了档案管理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学术研究功能和信息传输功能外.其历史文化功能亦是非常萤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林姗 《报刊之友》2014,(9):95-96
人文社会纪录片因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市场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主、客观障碍。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其消费需求越低。人文社会纪录片如何既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人文反思,又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鹏华  蔡毅 《今传媒》2013,(2):97-98
2005年起,笔者所在的县级台才开始尝试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创作,从几个编导最初一年做一个片子来参与上级台优秀节目的评选,到如今有了一个固定播出的栏目平台、成熟的创作团队与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我台的纪录片栏目《武荣纪事》倾向于地方文化类的题材,不仅在每年度的省市级纪录片评选活动中屡有斩获,在所在地域也获得较大的关注和影响力。在县级台的纪录片创作中,到底要如何忠实纪录社会,关注人文?如何通过展现独有地域文化,从而使作品更具生命力?本台的《武荣纪事》在不断的学习、模仿、实践和探索中,有了自己虽仍稍显稚嫩却日渐自信的影像风格。本文通过对具体节目的分析,结合县级台实际创作环境,谈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金震茅 《视听界》2011,(2):52-53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历史文化之根,是传承历史文脉、推动区域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电视纪录片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地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庆  田国英  胡叶 《新闻前哨》2009,(10):70-72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话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然而,“低收视率”、“亏本”、“困惑”却成为描述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关键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纪录片的融资、创作、营销等不可缺少的商业链条及其外部环境着手。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外宣中,纪录片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一种传播方式,但其价值在于用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来表现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思想底蕴,能够自然地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本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递。最近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10集电视外宣纪录片《天下钱塘》,很好地把握了对外传播规律和国际表达的能力,体现出电视外宣片独特的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姚珺 《新闻世界》2014,(12):155-156
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纪录片的创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人类学是研究人、人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成长、变迁及进化过程的一门学问。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纪录片的文化意义主要反映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促使人类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反思与自省以及内心对“他者”和“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等方面。人类学的这种整体论视角给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及拍摄方法提供了诸多启示,从而使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0.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刘俊 《现代传播》2013,35(1):131-132
纪录片是传播民族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时代主流价值、平衡社会文化生态、体现主流媒体责任、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主要方式。同时思想活跃、青春无限的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中坚力量。因此,为优秀的大学生提供纪录片创作平台与实践支持,对于培养中  相似文献   

12.
卫武 《新闻世界》2011,(4):157-158
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凸显出作品的差异性。在纪录片创作中对艺术文化元素音乐的合理运用,可以使纪录片作品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恰当地应用好民族音乐元素,能够很好地解决接受和认同的问题。认清纪录片中的音乐与其它类型音乐的异同,能更恰当合理地运用这些音乐艺术元素为纪录片创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孟坚 《视听纵横》2007,(6):56-58
在我国影视界,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文献纪录片在纪录有关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政治人物、重点社会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各地社会经济生活和地方文化建设中,文献纪录片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文结合地方台纪录片创作的具体实践,对地方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理念、地位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琳 《视听》2023,(5):73-77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相似文献   

15.
余洋 《今传媒》2023,(10):81-84
1978年,在随县(现随州)西北一处名为“擂鼓墩”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擂鼓墩1号墓(现为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金玉器、车马器、兵器等文物,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几十年的争论——“曾随之迷”。文物中篆刻的“曾”是否为文献记载中所示的“随”?随着曾国文物及遗址不断被发现,以曾随文物为载体的曾随文化逐渐引发中外学者关注。然而,湖北一直以荆楚文化著名,曾随文化和荆楚文化有着何种关系?曾随文化作为一种“南北兼顾”的地域文化,又呈现了怎样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本文从曾随文化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系统回顾了曾随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规律,并剖析了曾随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的现实价值及当代传承意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琳琳 《新闻战线》2022,(10):92-94
纪录片作为县级媒体提升“四力”的有力抓手之一,应继续秉持自有的艺术准则和文化价值,将创作的普遍规律与主旋律创作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优质内容专业化生产,以互联网思维重建创作与传播体系,持续助力推动县媒纪录片高质量发展,为纪录片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提供基层智慧。  相似文献   

17.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纪录片以影视手段真实记录和表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历史及现状,其特有的直观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韵味,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纪录片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营销价值,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  相似文献   

20.
一、电视纪录片传递正能量现状 1、娱乐环境下,纪录片处于边缘化 当今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日益强劲,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柔性文化深受观众喜爱,而纪录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纪录片电视台栏目设置处于边缘化.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专栏节目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除了专门的纪录频道外,从央视到地方台,大多频道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纪录片栏目,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研发的创作团队几乎没有,即便设置了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策划、宣传、推广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