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一、立足课堂,授之以渔,培养能力1.找准坐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书匠”为“用书匠”,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速读能力、审美感知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等。如语感能力的培养,可从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品味语言的思想观点、品味语言的情感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又如速读能力,包括两种能力,一是快速阅读能力,二是快速理…  相似文献   

2.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分布着许多可供语感训练的点,抓住这些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品味、比较,“传染语感于学生”,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吟咏讽诵,品味语言的韵律感一篇好的文章其语言必然富于节奏感、韵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训练列为“重头戏”,作为重点的关注和突破,提出了15个具体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体验,继而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传金 《考试周刊》2013,(89):37-37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中,教师要努力贯彻“整体阅读”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将语感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谓“语感”?我想:语文教材是文章,文章是由语言文字缀成的,语言文字是信息传递、接收、转换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例子”,通过阅读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这里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在大脑思维作用下,对阅读客体(文章)中的语言信息做具体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想象等的认识过程。因此,语感应指语言文字实施者在与语言信息材料交织中,对语言本质意义的感性直觉的认识。这种认识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故称语感能力。 阅读教学要突出语感训练,因为“各种语言运用中的问题总是凭语感来解决的。”(章熊《语文学习》1991年7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从阅读方面看,有语音感,包括听的语音辨识,说的  相似文献   

6.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修斌 《现代语文》2006,(10):55-55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丰富语言积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吸取课中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国家教育权威机构和语文教育专家都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吸取文本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品味语言,就是指对文章的关键词句、精妙之处加以揣摩和辨析,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呢?我在实践积累后发现,语言品味是有法可循的。如果方法得当,阅读名著会如品醇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感培养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感的培养是基于大量的阅读体验和广泛的语言实践基础之上的。一、拓展阅读体验丰富的阅读体验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生对言语进行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1.涵泳品味,触发语感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语言作品反复“涵泳”的过程中习得的“,涵”的本义是指浸润“,泳”的本意则指潜行水中。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曾提出了读书“涵泳法”——“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  相似文献   

11.
语感教学的两条主要途径是“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1.语感实践。没有相应的语言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语感,这是所有论述语感的人公认的。中学生的语感实践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以生活为大舞台,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典范的教材为例子。语感的培养不能依靠教师的讲析、灌输,要靠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揣摩、体味、理解,直到达到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往后遇到一定的语言文字信号的刺激,才会立刻感受、领悟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情味细微的差别,才会形成语感能力。2.语感分析。语感是一种语言直接的感悟,或者说…  相似文献   

12.
孙冬霞 《课外阅读》2011,(3):212-2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会意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鉴赏的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使之“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此,我对语感训练的策略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必要途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通过加强诵读、归纳比较、想象探索、品味揣摩、体验生活、积累运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静 《成才之路》2009,(35):I0031-I0031
一、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先后多次提到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语文本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新课程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品味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