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话手杖     
手杖,俗称拐杖,是老年人的“忠实朋友”。步履不便的老人,常常以手技为伴,这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其实,手杖,在古代它是一种尊老的礼制。见于《礼记·王制》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故问焉,则就其室。”杖,后采用作60岁的代称。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时《答到建安饷杖》诗中就有“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之说。另见《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以几枚.”从上述记载可见,“杖”的历史源远流长。“杖”的形式、取材及用途不同,名称亦各异。诸如:在枝。用草…  相似文献   

2.
少年时候,曾拜读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著《聊斋志异》第二卷《陆判》,其中写到陆判官为陵阳书生朱尔旦“破腔……易慧心”,又为朱尔旦丑妻换上美人头,当时认为这不过是蒲翁笔下逗人乐的“神话”,而一笑了之。如今再重温此篇,不禁为蒲翁神奇的描绘拍案叫绝。因为随着岁月的推移,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体绝大部分器官,包括心脏现在都能成功地移植了。那么,头颅是否也可以换呢?科学家的回答亦是十分肯定的。据《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传媒报道:最早是在1908年,美国著名脑科医生兼药理学家查尔斯·居特里就曾尝试将一只小型混…  相似文献   

3.
厨房乐翻天     
一:筷子的故事筷子,古称“箸”,是最古老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国乃至东方饮食文化重要特色之一。据说,筷子的使用可以使手指灵活,从而促进脑部的发育,无数的西方人以学会使用中国的筷子为荣。著名的西方文学家罗兰·巴特对于筷子称颂有加。他认为,相对于刀叉,筷子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它从不穿透食物,从不弄断食物,从不撕裂食物,从不破坏食物,而只是提起食物,转动食物和移动食物……食物不再是人们施以暴力的捕猎对象。筷子与武林高手在中国文人叙述中,筷子与武功也有密切的联系。你常可以看到在各种武侠小说中,用筷子夹住飞镖,夹住飞舞的蚊蝇等奇妙的场景。真的是羡慕的不得了。其实,筷子真的被当作武器使用过。在日本的武士时代,由于餐厅不准携带刀进入,于是武士们便将筷子磨尖,以作不时之需。因此,在餐桌礼仪上,筷子不可正对他人,这也是对大家的礼貌。  相似文献   

4.
“西装革履”是指身着西装,脚穿皮鞋。人们常常以它来形容衣冠楚楚的人物。由于西装与皮鞋搭档成语,从而使皮鞋与西装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有的人认为皮鞋是伴着西装从国外进来的舶来品。其实,并非如此。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工皮冠,秦复陶,翠被,豹易,执鞭以出。”其中“豹”,就是指用豹皮制作的皮鞋。另见《左传·僖公四年》中亦载:“共其资粮扉履。”《康熙字典》引文指出:“革日扉,麻日晨,皮日履。”“履”就是指皮鞋。在唐代《事始》中亦说:“古人以草为展,皮为履。”近年来,考古学者在长沙汉墓中发掘出一双四十…  相似文献   

5.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6.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初唐著名边塞诗人王翰写的一首题为《凉州词》并被誉为“七绝之冠”的代表作。诗中提到的“夜光杯”,为甘肃酒泉市素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饮酒器皿。夜光杯的出现,据考大约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原来是朝廷贡品,最早见于汉代著名文学家东方朔著《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香而美,斯实灵人之器。”所谓“…  相似文献   

7.
何谓“人参果”?查权威巨著《辞源》、《辞海》及《植物大辞典》(台湾版)均无记载。但是,现代著名学者袁珂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里“参考词目”中都列有“人参果”条目,不过是引自明代著名文学家、长兴县吴承恩著《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一则有关“人参果”的神话传奇故事。说的是,西方仙界万寿山有一座五庄观,观主是老仙人镇元子,圣号世同君,乃道行高深的地仙之祖,他在后园栽有一棵人参果树,此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子,再三千年才得成熟,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中国植物染料简史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  相似文献   

9.
提起“诗药”治病,读者请君定会以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方夜谭”。近年来在国外传媒时有传闻,而且言之凿凿,使你不得不信。一是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披露;1882年英国著名医生西摩·布利曾用《爱的深化》诗集为“诗药”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结果治愈了多例患有抑郁症病人。二是据美国《纽约时报》载:1959年,美国妇女马茜·辛普森思患乳腺癌,手术后,遵照医生开的“诗药”处方,坚持吟诗疗疾,并学会写诗,以此来消除癌魔造成对身心的阴影,一年后,果然得到了康复。三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拥有5700万人口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3,(24):30-32
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家、教育家。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撰写并于1923年出版了我国现代第一部童话作品《稻草人》: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曾被茅盾先生誉为“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1.
蚊帐是人们日常生活普遍使用之物,它具有保暖、挡风、避虫、防尘等多种用途,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据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蚊帐,当时人们称它为:碉、祷、伟、帷、馒,按《释名·释床帐》曰:“帐,张也,张施于床上。”《诗经·小星》曾说:“抱表与调。”《郑笺》一书也注释:“稠,床帐屯。”远在周代,我国还发现了专门管理蚊帐的人叫“幕人”。蚊帐随社会发展,其用途日益广泛。我国到了汉代,蚊帐用于军中的有军帐、帐幕;运用车上和野外的有车帷、青庐。《酉阳杂温》就曾详细记载:“北朝举行婚礼时,用…  相似文献   

12.
社科文摘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纪行》记载:我国元朝皇帝进食时,为了不让献食者的气息触及食物,导致自己染病,命令为自己献食的侍臣“皆用绢巾掩口鼻,使其气息不致触及食物”。“绢巾”便是今日口罩的雏形。可见早在600多年前的元朝,宫廷里就开始使用有讲卫生功能的口罩了。 1895年,德国病理学家研究证明,病人伤口的感染,同细菌在空气  相似文献   

13.
社科文摘     
“黑名单”的起源黑名单一词来源于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这个方法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单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黑名单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我国三千年前开始用筷子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  相似文献   

14.
“以虫治虫”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王心喜对生物界的互相制约的现象.中国人早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有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泛指鳞翅目多种昆虫的幼虫,蜾赢泛指胡蜂科、泥蜂科、蜾蠃科的昆虫。《礼记·郊特性》的“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意”之争。“言不尽意”说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上说:“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又说:“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按照古人的看法,语言是不  相似文献   

16.
一、独特的文体《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郭象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弟子记录的。姜亮夫先生说:“《庄子》内篇大体也可算经嘛,而曰内、外,则经、传二词,直是汉儒的说书体例。”又说:“《庄子》的内七篇是主干,外篇就相当于《卜居》、《渔父》。”姜先生说出了《庄子》一书的体例。  相似文献   

17.
木偶戏,古时称之为“傀儡戏”,或称“傀儡子”、“魁儡子”、“窟儡子”。属戏曲类中的一种剧种。据史籍记载,木偶戏渊源于西汉初期,系刘邦的谋士护军中尉陈平在“白登山战役”献计突围中首创(见2002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载:《木偶戏始于汉代》)。继后,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亦曾制作木偶,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各种技艺。唐代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见唐代文学家封演著《封氏见闻记》)。“窟儡子戏,……作偶人以戏,善歌舞”,“北齐后主高纬尤所好,高丽之国亦有之,今闾市…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去年美国纽约“9·11”恐怖事件之后不久,美国又相继发生“炭疽病恐怖事件”,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一时之间,“炭疽恐慌”几乎蔓延全球,人们一提及“炭疽病”都不禁为之色变。为此,我们特别约请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西省科协原主席、现江西省科学院名誉院长、著名微生物学家、细菌学博士廖延雄教授为本刊撰写此文,以告诉广大读者: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炭疽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为之恐慌则更是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1,(4):14-15
"筷子"始于何时?筷子,这个被西方人称为"东方文明"的餐具,尽管在中日韩以及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使用,但来自中国,任何人都没有异议。而筷子到底产生于何时,却说法不一。大家都倾向于筷子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据《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相似文献   

20.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第五章人身乃一小天地──经脉学说与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中医经脉学的诸派书籍,源于汉朝以前《灵枢》、《素问》两种医书,今合称《黄帝内经》,距现在约两千多年,整个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历来有“医”“易”同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