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6,(11):55-57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1-3题。同袁谭在青州,辟(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卒吏民往救谭。谭喜日:“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日:“今单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日:“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日:“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予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日:“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日:“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殓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相似文献   

2.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日:“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之主。”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  相似文献   

4.
子罕辞玉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子罕~②。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④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⑤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①或:有人。②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建筑的官)。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④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停留多时。⑤攻:加工。  相似文献   

5.
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焉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贾人渡河!明@刘基 @思文  相似文献   

6.
秦攻宜阳     
李东 《现代语文》2005,(7):13-13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之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相似文献   

7.
(一)马皇后论宝 [原文]马后闻得元符库①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相曰:“得元符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②货财非宝,抑③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之意,朕知之矣,但④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  相似文献   

8.
长安秋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 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② 。[注 ]①鲈鱼正美 :《晋书·张翰传》中“翰因见秋风起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 :‘人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此借以表示故园之情和隐居之思。②语出《左传·成公九年》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 ,见钟仪 ,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 ,谁也 ?’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代囚徒。【新读】这首七律通过写京城长安拂…  相似文献   

9.
曹沫(mei)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三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公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10.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下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先秦]《国语·晋语》  相似文献   

11.
说龙     
夏秋之时,雷电发,其光宛转如腾蛇,先民谓之为龙;因不明其真象,遂想象其为神通广大之鳞虫之长,故能乘云升天,变幻无常。并传说古代有人能豢龙、御龙。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 秋,龙见于绎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 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  相似文献   

12.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①,遂入郢②,昭王出亡在随③,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④豕长蛇,蚕食天下,征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⑤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⑥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存抚楚国,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侍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  相似文献   

13.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①  相似文献   

14.
[原文]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令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圣人之赐,可无祭乎?”(选自《说苑·贵德》)  相似文献   

15.
黄勇  黄勇 《现代语文》2004,(3):23-23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  相似文献   

16.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日:"(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相似文献   

17.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就争论不休。清代笔记里曾记载一个故事:有两个好朋友,在谈到薛宝钗时“一言不合,遂相龃龋,几挥老拳”,以至后来“两人誓不说‘红楼’”(邹弢《三借庐赘谭》卷十一),可见分歧之大。另外,姚燮在《红楼梦总评》中说:“宝钗奸险性兴,不让乃母”,而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却说:“或问:‘子之处宝钗也将如何?’曰‘妻之’。”时至今日,对宝钗的争论仍未罢休。但总的倾向是把宝钗骂得一无是处(尤其是五十年代的一些评论和文革中的评论)。我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作者原意、也不符合作品的客观情况的。  相似文献   

18.
【重点提示】君子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原文片段】(陶谦手下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徐州,孔融邀刘备一起往救。)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  相似文献   

19.
人无信不立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相似文献   

20.
古文今解     
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①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②皆令后养之。文帝^③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④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