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龙文化经久不衰、龙元素亘古弥新这种相融共生现象的初步探讨,深入挖掘了龙元素的历史经典性、长期流行性以及设计时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龙元素在时尚设计中造型、纹样以及文化的应用可行性,验证了龙元素能够和谐地应用在时尚产品设计中,龙文化能够提升时尚设计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深入探究中国龙文化渊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龙元素在古代以及现代的应用情况,基于中国龙元素应用不够普遍的现状,结合中国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低和市场定位不准的事实,提出将中国龙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使旅游产品在形神等方面体现中国龙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考察调研等方法,概括了龙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渊源。在此基础上,对龙元素在时装中的应用从纹样、造型和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出龙纹样应用的注意要素、龙造型借鉴应用的分解形式等观点。最后从刺绣、印染和立体造型三个方面概括了龙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志怪神话集,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龙元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龙文化。在诸多龙元素中,涉及“龙形”神兽以及以龙命名的诸物,“龙形”神兽包括以龙为首和以龙为身的诸位山神以及纯为龙型的应龙和蛟龙;以龙命名之物包含神兽、山川河流以及动植物等。《山海经》中所表现出的龙文化是先秦、秦汉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与想象具现以及对力量与审美的双重追求。  相似文献   

5.
襄阳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之处、思想文化碰撞之地,襄阳从城市形成之初就嵌进了龙文化元素,展现在建筑上,形成襄阳的龙文化建筑形象符号;表现在地域、风俗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精神;更迭在各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气质禀赋。龙是帝王的形象、尊贵的象征,龙文化的精髓是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襄阳的城市发展借助历史的龙文化文脉形成襄阳跨越千古的帝王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6.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龙起源于诸夏,形成时代大约在9000年左右;濮阳蚌龙的时代虽比阜新查海龙为晚,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更为接近,当与中国封建文化中的龙有直接的渊源继承关系;诸夏龙文化流风原被,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对中华各族龙崇拜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种传到印度后,和印度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渐次形成了与中国龙不同的印度龙种。龙文化如同汉语言文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起着纽带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联系中国与南亚,尤其是印度之间宗教文化关系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沁源县流传着许多和龙有关的传说,如龙母的传说、五龙的传说等,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传说系列。这些传奇性的、描述性的故事与当地的龙王庙相结合,建构了一个与世俗相区别的神圣文化信仰空间。当地龙遗迹主要表现在龙王庙的修建以及龙与地名两方面。沁源龙被赋予了求雨、祈福、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文化。  相似文献   

9.
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对中华民族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龙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龙形象的形成与龙文化的内涵两个方面.龙复合形象的形成是氏族族徽、氏族之间以及氏族文化之间的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过程,是中国人综合运用综合思维对多种生物兼容并蓄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粗具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0.
龙和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对比分析龙与dragon在本质、国俗语义上的差异,探讨如何看待龙的英译及龙文化问题,以达到准确传递龙文化信息、更好地对外传播我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龙文化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濮阳龙文化研究在关于龙的起源、演变、性质问题。龙形遗存的天文学、地理气候学研究,龙与中华民族起源和历史,龙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龙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达成了许多共识。目前濮阳市应该开展对龙文化资源整体开发与利用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将龙文化及其精神融入濮阳城市形象设计,开发龙文化旅游,对内提升濮阳人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文化自豪感,对外提升濮阳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设计理念下,包装设计的融合创新仍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应该也能够成为现代化包装设计时尚永不衰竭的原动力.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能够凸显浓郁的地方特色,产生迎合高品位的品牌效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图案以及人文思想、民族符号等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新融合,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优秀的本土文化,龙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龙文化产业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龙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实现龙文化的创新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继承和弘扬龙文化,要坚持走龙文化创新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战略并举的思路,通过以龙文化的创新传承来促进龙文化产业发展,以龙文化产业发展实现龙文化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物名号或族名与徽号以及龙等作图腾解释。这种解释是否得当,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龙遗存,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件模仿鳄鱼形象的随葬品,这种鳄鱼形象因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增添了文化上的含义,由此可以确认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产生了龙文化意识。而作为延续至现今的中华龙文化是在陶寺文化早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2150年)形成的。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升华为王室文化元素,龙的形象脱离了动物实体的形态,逐渐向威严、神秘且神圣的象征性形象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陶寺文化早期文明诞生有关。这表明中华龙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诞生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6.
龙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是民族文化启蒙教育的思想财富,是塑造少儿公民人格的有效载体。通过龙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和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热爱祖国、传承龙文化的情感,养成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蔚为壮观。成语是经过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语言,龙文化遂在成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龙与其他事物搭配而构成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龙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汉民族在上古时期就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龙象征着神圣吉祥。汉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因而至今汉民族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的子孙自豪。因而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龙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龙在韩国也有较为崇高的地位,与韩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龙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体现为和龙相关的熟语。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和龙相关的熟语的比较,分析龙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地位,以更好的了解中韩文化。  相似文献   

19.
淮阳为羲皇故都,因人祖伏羲在此定都并创建华夏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在淮阳,龙是指人祖伏羲本身,他是龙的化身,人们祭祀伏羲时即认为伏羲就是龙,这体现在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两方面。淮阳龙文化虽历经千年,仍焕发着新鲜活力,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今天,作为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继续展示着它的号召力、凝聚力,并与时俱进,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龙文化与伏羲文化一样,已然成为了本地的徽识。  相似文献   

20.
《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中“趋”字如何解释,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早期字书、词书、文献以及古注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印证,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