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荣梅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5-17,29
中国禅宗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思想资源:一是佛教的自然观,二是老庄道家及玄学的自然观,三是儒家的自然观。禅宗自然观是佛道儒三教思想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道家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自然观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自然观有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而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的西方自然观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又给自然带来严重影响和危机。在当代,道家自然观和西方自然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家的审美自然观对传统建筑的美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宏  郭明生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109-109,111
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自然观,是古人对建筑文化进行美学观照的一种审美精神。此在探寻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揭示其文化符号特征和文化本蕴。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本文主要从道家的自然观,谢灵运崇尚道家思想的原因以及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三方面来阐述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易传·系辞》是一部具有哲学义理之作,其思想来源历来争论不一,传统观点认定其源于儒家,而本文从自然观角度入手,分析了它在自然观方面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从而进一步证实《易传·系辞》思想主要源于道家思想,并非源于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孕育并体现的自然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高超智慧,给现代生态观、科学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主张“天道自然”,“追求宛若天成”的自然之美,倡导顺应自然。本文以洽川黄河湿地景观为例,阐述以儒家和道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合理内核,力图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林语堂的名掩盖了其作为一位颇有创获的思想家尤其是新道家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林语堂使道家思想成为了体用不二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资源,他超越了一个学家的化视野,将道家思想作为理解与构建20世纪中国之自然观、政治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的精神资源,藉此开掘出一种有效回应西方挑激下的20世纪现实问题的新道体与新道用,其作为“新道家”的品格是相当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封建社会发展中,道家思想虽未被统治阶级作为官方思想奴役人民,但它却和儒家思想一起,儒道互补,以讲道、虚无、自然、无为而广泛地影响到中国人民各阶层,渗透到中国文艺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就道家自然观对中国书法创作品评的渗透影响作一浅探,以就教于识者。自然观是老庄道家学说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人法地,地法(?)”,“乘物以游心”。即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人生实践活动中,要与天地万  相似文献   

10.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道家美育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道法自然"的认识论为宗,以"自然体悟"的方法途径为用,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崇尚自然及追求自然生活的美育体系.至今,对现代儿童美育活动仍有着重大启示与深刻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道家人性论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在论述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时 ,对于道家的人性论要么阙而不论 ,要么语焉不详。道家的人性论应界说为性善论 ,它是与孟子的性善论内涵有所不同的另一种性善论。这种性善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弄清这个问题 ,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文学"真实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代作家追本求原的真实观与道家表现真性情、真思想如出一辙,洋溢着道家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思维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献章以自然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毕生追求与维护"天机自由"的人生价值,在世俗生活中,展示出顺乎自然的人生情怀,宣泄了归依道家的生命情调.其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源于道家学说和理论,但在实践中,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对道家理论和学说作了修正补充,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15.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本文先概述道家思想对传统文艺的整体影响,然后主要从私家园林,诗歌,书法以及绘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道家思想在传统文艺的“自然境界”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后指出道家思想不断地渗入文艺,文艺的发展也不断的趋向于道家,二者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杨时上承伊洛之传,下启朱熹之闽学。杨时的理学思想相当丰富。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了在静中体验未发的修养方法;在格物方面,他强调"反身而诚",穷天下之理;他认为"天下只有一个理",理是气的主宰者,且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产生天地万物;他创造性的阐释了"理一分殊"与体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辨析了"天地之性"无不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以及后者向前者转化的途径。杨时理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理学的成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对“自然”这一审美艺术形式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与古典艺术所遵从的和谐雅正的美学宗旨。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和”、“合”、“中”、“正”,这些概念分别出现在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修养之道、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的思想里。这些思想正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其现代意蕴体现在矫正西方天人对立的价值观,遏制现代人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导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都认为"生生"之"道"是万物之源,是道德之本,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但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儒家注重生命的人文性,而道家则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自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