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晚明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当时形象的社会风俗画,塑造了丰富多姿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女性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力图摆脱卑微顺从的境遇,反抗不公允的社会地位,抵御暴力,追求自由、平等,争取积极主动的人格,同时也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超凡魅力。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觉醒是构成魏晋南北朝"人之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世说新语·贤媛》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之觉醒:社会对女子才能与智慧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仪容美的欣赏;女性平等自由的婚姻观和追求自我个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形象所演绎的过程,在不同代际的女性作家间存在着传承关系,这源于作家间的现代认知和表达诉求的共通。从张爱玲到铁凝、张洁,再到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在前后跨越五六十年的不断演变的历程中,通过她们笔下形神各异的“疯女”的命运遭际,折射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一条女性意识由淡而浓、由隐而显、由传统至现代的嬗变和衍进轨迹。“疯女”是自我觉醒与反抗的过程中极端的例子,但却是女性悲剧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5.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刘星 《海外英语》2012,(7):194-195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爵士乐》和《天堂》是她八部小说中最为典型的三部,是完成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代表作,称之为"历史三部曲"。托尼·莫里森作为一个黑人女性作家,将目光放到了本土文化的历史中,运用了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觉,阐述那段不愿被人们提及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黑人现时生活的历史,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正立足于黑人女性所处的现实矛盾,她们通过积极构建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提升自我的种族地位,并要求实现性别平等。她们为自己被多重边缘化的集体发言,为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做着努力,使之构成黑人女性精神传统的重要主城部分,为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和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五四"时期被解放的妇女最文明的代表,女学生自身的解放并不彻底,现代女性主体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原因在于先进知识分子主要着眼于解放作为劳动力的妇女与解放作为强国保种的妇女,虽实现了启蒙,却未完成解放。第一代女作家笔下的女学生形象表明,她们的自我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是女性全面发展、改变社会性别中男主女从的认知,从根本上取得男女实际平等的关键。我国是一个传统“重男轻女”的国家,女性主体意识真正觉醒是从清朝末年才开始的,它的发展曲折艰难,但同时又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清末这一时期,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快速发展在女子留日运动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新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105-106,122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和亲情关系。第一阶段,是封建桎梏下的觉醒阶段。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旧时代的印记使她们无法真正求得自身解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问题。第二阶段,是不幸命运的抗争阶段。她们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她们把对爱情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看成生活的全部内容.一旦失去了它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追求,这就注定她们的叛逆必然陷入失败的命运和悲剧的结局。第三阶段是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阶段。这类女性形象把自身的解放和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努力在社会革命中去体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11.
受地理文化环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西方很早就开始谈论“自由”、“平等”等理念,表明古代西方法学家对个人主体权利的重视。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思想,可知“自由”、“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缺失,古代中国缺乏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个人主体意识以及促进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会遮蔽情感,尤其是遮蔽羞耻感作为关键因素在塑造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助推情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办公室》、《洗礼》和《亚孟森》三篇小说,以门罗女性叙事的纵向发展为线,在总览“第二性”们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聚焦剖析门罗笔下女性人物的羞耻感。也就是说,性别化的羞耻感叙事不仅暴露出女性所受到的异化凝视,揭示了依附心理对女性造成的情感创伤,同时,女性对羞耻感的反抗还展露出她们追求自我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的诗歌作品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相似性,同时也从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在女性特有的爱情意识、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当代女性对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接受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新的面貌.女性诗歌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们对诗、对生活体悟深深地融入了她们的诗中,她们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的语言表达、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清末维新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醒,并积极投身到妇女解放的事业中。作为最早觉醒的女性,她们还处于新旧之间,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也还是旧式的。所以,对维新男性们所提出的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的女学理念,她们是认同的,其宣传活动也体现出她们在积极践行着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16.
“灰姑娘”型故事历来被人们所喜爱,在西方影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灰姑娘题材的电影。随着西方的三次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影视中“灰姑娘”的人物形象在不断地发生嬗变,她们从父权制下的屈从谦卑转变为女性意识觉醒时的思想自由、抗拒偏见,再到女性意识发展时期的自食其力、自尊自爱,最后发展成为现代的独立平等、颠覆传统的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平原 《红领巾》2005,(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桃花扇》中杜丽娘和李香君两位女性,是明清女性爱情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她们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女性对自身爱情观念的探索和深化。也反映出现实中女性渴望解放,对个性自由不断追求,暗示了社会思潮的变革和进步。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的觉醒同样会影响现实中的万千女性,为自己而争取幸福,不甘于做闺房淑女.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平等,女性解放的呼声不断涌出,可以说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意识的觉醒,给清代以及后世带来了一定解放思想的作用,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文本主题是丰富多样的,诸如表现女性在暴力侵犯下的激烈反抗、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过程中建立姐妹情谊以及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超越等.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大多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她们都走出家庭投入到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中去,在艰难的境遇中与命运抗争,为理想而奋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英国文坛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世界,带来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夏洛蒂·勃朗特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她的小说《简·爱》中,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精神贯穿了女主人公简·爱的整个成长历程,她坚韧的个性和自尊自立的品格成为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典范,也给现代女性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