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史学家刘大年一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的研究,是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面对各种思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史学研究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强调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的区别,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他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如革命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阐发,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刘大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多方面的理论思考,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极其珍贵的史学遗产,值得当代史学工作者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作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对有关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的关系、史学在新时代的经世致用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革新了旧的史学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一直以来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国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讨论的问题大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但长期以来中国学者特别是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跟踪研究的学者不太注重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所讨论的问题和历史脉络了解不够,知之不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行思想史梳理的研究成果,以增进中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及现状的了解,并为中国学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和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后,中国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部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理论上阐述了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阐明历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作初步的设想,于是,中国史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一次巨大变革。探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同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斗争,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学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上升的道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六个阶段,其中,既有辉煌的成绩,又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认真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总结成绩和经验,对于肯定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果、基本特色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21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的建设及其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明了我国历史科学发展的方向,因而,毛泽东关于历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李大钊、李达、郭沫若、吕振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在与封建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的斗争中初具规模。但是,草创时期的我国马克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学者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个理论方向,更需要探索在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必须发扬我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教育史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而对教育史学的目的、方法论以及价值诸方面作深入探讨,避免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路体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岗是兼有战士和学者双重身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在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上,有开拓之功;对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起过推进作用;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进行过可贵探索。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地的开拓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撰写出版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概论。他探讨过西方史学发展史,编了《史学思想史》讲义,提出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史观”的指导下,“把旧历史一一改作”的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问题,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要作出新的回答。《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一书对这个问题加以梳理,作出全面的回答,并从历史的角度科学地说明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吕振羽的史学成就和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吕振羽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卓越功臣。  相似文献   

18.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九九二年岁末,桂遵义著《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作者从60年代初他萌发编写该书意图起,到1992年出版,其间经历了三十个春秋的日积月累。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和发展进行系统地论述,并侧重于介绍和总结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这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绚丽多姿的巨幅画卷终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该书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部系统、全面而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专著,它填补了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力的理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开放与独立自主”补充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翦伯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历史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通史、史学理论和史料学等众多的学术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人曾对中国现代几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作过这样的比较:“如果说郭沫若是古代社会研究的开山,吕振羽首次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史前社会,范文澜最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通史框架,侯外庐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了中国思想史,那么兹伯赞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则主要在于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方法论建设”①。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