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杨金廷先生(时任邯郸学院院长)、康香阁先生(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主编的《赵文化与华夏文明》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以立论精当、阐述精辟、史料精确、开掘精深、持论精准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科学时报,光明日报先后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了这部好书;四年后,杨金廷教授(邯郸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康香阁编审又主编了《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史学大家李学勤先生欣然为之作序,系统推出了一大批赵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32篇学术新作主题愈加集中,视角愈加新颖,阐释愈加深刻,涉猎愈加广博,是赵文化研究日益深化的显现.赵国古城研究、赵氏人物研究、荀子研究、赵国军事研究、赵国经济研究、赵女研究上均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填补了不少学术空白,为发展中的中国学术研究增色不少.本书有这样几个显著特色,写出来与大家共研.  相似文献   

2.
康香阁先生主编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继是康香阁作为主编之一的《学术名家访谈录》(下简称《学术高端》)梓行之后,于2013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高华先生在《序》中指出:这是"又一部匠心独运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3.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3):129
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女儿兼助手周伦玲女士编选的《似曾相识周汝昌》一书,近日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康香阁编审发表在《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  相似文献   

4.
《邯郸师专学报》2013,(4):128-128
2013年12月12日,《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应邀为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作治学经历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周炽成教授主持了这场报告会。康香阁编审以《从赵文化、学术名家到苟子思想——治学经历漫谈》为题,谈了自己从地方(赵国文化)、全国(学术名家)到国际(苟子思想)三个层次的研究实践经历。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杨金廷院长和康香阁主编的《赵文化与华夏文明》由人民出版社印行,李学勤先生为之题词。2013年6月,杨金廷书记和康香阁主编《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将再由人民出版社印行,李先生在百忙中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6.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3):101
由国家教育部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4期"高端访谈"栏目,以《北大精神与比较文学之路——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访谈录》为题,用两个整页的篇幅转摘了我院康香阁编审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发表的《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访谈录》一文。该期"高端访谈"栏  相似文献   

7.
《北京日报》2007年3月5日理论版摘编了《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康香阁副主编采写的《著名哲学思想家庞朴先生访谈录》一文,原文10000多字,被摘编其中的文化专题2000多字,以标题《“我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者”——庞朴先生访谈录》在《北京日报》理论版刊出。这是继《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和《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等多家全国报刊摘编《邯郸学院学报》论文之后,我刊论文又一次被全国重要报刊摘编。  相似文献   

8.
辛彦怀教授、康香阁副编审主编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于2003年9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邯郸师专自建校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本赵文化研究专集,也是《邯郸师专学报》对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3):108
2011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版"文摘版"转摘了我院学报康香阁编审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发表的《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访谈录》一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一次转载我院学报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第25–26页以两个整版的篇幅,转摘了我刊康香阁编审在《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发表的《史学大家朱绍侯先生访谈录》一文。在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11.
《邯郸师专学报》2010,(1):17-17
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学术名家访谈录》一书,共收录文章57篇,全部选自于《邯郸学院学报》"学术名家研究"专栏,包括16位当今学术大师的学术思想和成果简介、长篇访谈录和专题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2.
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学术名家访谈录》一书,共收录文章57篇,全部选自于《邯郸学院学报》"学术名家研究"专栏,包括16位当今学术大师的学术思想和成果简介、长篇访谈录和专题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3.
1999年,《邯郸师专学报》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6年来累计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和述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从今年起,《邯郸师专学报》升格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特增设“学术名家研究”专栏,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学术名家,对其学术成果进行研究,突出当代特色,追踪理论前沿。本刊着重办好“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两个专栏,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旨在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繁荣。本栏目访谈的第一位学术名家为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伯崑先生。同时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和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分别撰写了《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和《论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两篇专论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99年,《邯郸师专学报》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6年来累计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和述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从今年起,《邯郸师专学报》升格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特增设“学术名家研究”专栏,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学术名家,对其学术成果进行研究,突出当代特色,追踪理论前沿。本刊着重办好“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两个专栏,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旨在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繁荣。本栏目访谈的第一位学术名家为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伯岜先生。同时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和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分别撰写了《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岜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和《论朱伯岜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两篇专论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4):73-73
在国庆60周年“十一”长假后第一周,《光明日报》10月10日第5版发表了贾永生教授撰写的《读懂大师独树一帜——〈学术名家访谈录〉摭谈》一文,对我院党委书记王韩锁、学报常务副主编康香阁主编的《学术名家访谈录》做了书评。其意义至少有四: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储朝晖博士的《省思中国大学精神》一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该文同时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之前,《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乔登云研究员的《赵都邯郸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被《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摘编论点。《新华文摘》辑览《邯郸学院学报》论文@康香阁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部丰赡、沉凝、博识、鲜活的好书,荟萃了当下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16位大师、名家的57篇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由博返约、平中见奇的访谈录,主编是邯郸学院党委书记王韩锁先生与<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李义凡《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一书(李鹏程先生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内容,只注页码),是国内研究毛泽东的又一部很有份量的学术专著。该书把毛泽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框架中...  相似文献   

19.
一2011年9月人民出版社再版了方勇教授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增订版)一书,它是在方勇教授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傅璇琮先生与严迪昌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著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第一次对南宋遗民诗人作了群体研究。该著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刘荣平、陶然、孙明君、骆自立四位先生先后  相似文献   

20.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