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2.
李贵端 《陕西教育》2009,(7):101-1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文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提出的写作目标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作文从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到有话可说,到言之不尽.从有情到有境,从有感到新意,以至从愿写、会写到写好.也可以把作文教学的触角向家庭、社会、生活延伸。  相似文献   

3.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单纯地从学生成绩的角度去进行作文课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使他们一遇到作文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怕上作文课就像老鼠见了猫。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知识如此,写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工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写作教学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写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且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本人认为应从大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娜 《辅导员》2010,(12):53-53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学生写作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材料,学会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训练学生定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记下来,形成作文素材库。  相似文献   

11.
张铜华 《贵州教育》2010,(17):33-34
自1998年9月起,我校开展了“素质作文训练研究”课题实验。“素质作文训练研究”课题实验把积累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下一次作文的范围,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积累生活材料;阅读文章,写读书笔记、积累语文材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有了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通过阅读,积累词语,提高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审美和想象能力,激起写作热情。巧设文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模仿、借鉴,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作文。  相似文献   

13.
徐红玉 《学周刊C版》2010,(10):182-182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常常听到其他老师各种各样的抱怨,学生写不出语言优美的作文,即使写出也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想改变目前作文的状况,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广泛积累素材,从中感悟人生,培养感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才精彩,才富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真情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努力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倡导生活向作文的转化,使学生在情景中写作,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怎么教的有效路径。只有让学生亲历写作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有话会说,有话能说。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平时见机多引导,写作之际有材料 作文不是到了课堂才去想怎么写,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有趣的发现,是一种生活积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学生写作中的素材其实很多,关键是教师是否留心了、及时引导了。如:开学后不久下了一场大雪,我及时抓住下雪之际,引导学生观察“下午——傍晚——第二天早上——中午”雪中、雪后情形,最后以“春雪”命题写了一次作文。学生都有话可说,也能写清楚不同时间春雪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杨晓燕 《课外阅读》2010,(11):138-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一步一步地努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爱说。  相似文献   

18.
龙铁成 《吉林教育》2000,(10):27-27
作文源于生活。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有事可说,有东西可写。所谓的“事”和“东西”就是写作素材。有了它,你的思想就自然从笔端流露出来。那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呢?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认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但是,小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说。”要使小学生“有话可说”,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只要有了材料,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可见,观察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作文之源。那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呢?  相似文献   

20.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