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新闻人、新闻受众、新闻作品三个角度阐释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并提出民生新闻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张耀平 《新闻通讯》2008,(12):56-57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才能赢得受众,担当起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张泽琪 《新闻世界》2010,(8):221-222
近年来,娱乐新闻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娱乐新闻满足了受众的精神需求,为受众提供娱乐、缓解压力。同时娱乐新闻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社会观,影响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氛围的营造。因此,娱乐新闻必须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灾害报道,历来是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操作难度高的新闻报道领域。由于突发性灾害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影响的广度深度之强烈,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尤为重大;由于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见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爱看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将专业新闻通俗化才能与受众的期许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报纸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关怀"让社会新闻充满人情味从人文角度出发,社会新闻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和维护,以及在情感上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我国当前新闻传媒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人文关怀精神来指导报道的实践,把镜头尽可能地瞄准民众关注的焦点,维持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体现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新闻媒介的工作等于为受众创造了一个“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对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报道难度高。因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影响的广度、深度之强烈,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因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主流媒体提供的舆论支持牵动抗灾救灾全局。因此,地方党报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确保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负面报道无论在受众中还是在传媒业界内,都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词汇。负面报道因其负面色彩常常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形成社会化传播,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慎重、认真地做好负面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摒弃"负面报道"的媒体不是一个好媒体,更不是一个全面深入地做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今传媒》2015,(1):57-58
在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的矛盾期阶段,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更应该明确起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准确把握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实现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预期效果。本文以央视品牌新闻节目《新闻1+1》为例,研究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朱俊良 《视听界》2007,(4):103-104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形式短平快地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争夺和迎合受众,当前社会新闻出现了内容庸俗、品格低下、报道角度偏颇、社会责任弱化、假新闻泛滥、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规避这些问题,需从指导思想、新闻操作、写作风格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阐释,不能仅仅以消息或信息的短平快形式来反映,而应适应新时期受众对社会事件思考与评价的需求,注重深度报道,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媒体“解疑释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王霞 《新闻传播》2010,(8):106-106
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党报因其特有地位.具备较大的舆论引导力和有效性.而党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新闻,因此对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进行尺度合理的、适时的报道,是党报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尺度把握得当的社会新闻能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而尺度把握不当,理性思维不够的社会新闻则会适得其反,对社会的舆论导向起到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声屏世界》2005,(8):49-50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为准则和对社会所要肩负的责任.每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尽心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早在1991年就已颁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一部分就对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作了界定。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开放和繁荣.新闻责任也在不断深化.如何履行新闻责任,提高社会公信力已成为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力量有“能力,作用,效力”的意思,那么“新闻的力量”则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记录或报道,对受众的情绪、认知、判断和决策产生影响。但就像新闻有好有坏一样,新闻的力量也有正面和负面的区别,正确发挥和运用新闻的正面力量,传媒才能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大众。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新闻摄影———兼谈新时期摄影记者的经济报道思路于文国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最终决定着社会组合的各要素。所以新闻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要素之一,义不容辞地应当把经济领域里受社会关注的诸方面及时地传播给受众。事实上,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要比对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