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没有像常人那样懊恼不已,痛惜万分,也没有不以为然,一扫了之,而是马上进行了认真清理,精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瓷片,并把它们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他惊奇地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没有像常人那样懊恼不已,痛惜万分,也没有不以为然,一扫了之;而是马上进行了认真清理,精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瓷片,并把它们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地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  相似文献   

3.
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2)
当年,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叹惜,也没有一扔了之。而是俯下身子精心地收起满地碎片,又按大小分类称了重量。结果发现:其中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  相似文献   

5.
善于观察 一次,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在家里打碎了一只花瓶。这只贵重的花瓶落地后,立刻变成一堆碎片。然而,心疼不已的家人忽然发现,出去倾倒碎片的雅各布不知去向。几番周折,终于在实验室找到了他。只见雅各布面带微笑地将碎片一块一块夹到秤上,然后仔细记录每一块的重量。他发现,重量在0.1~1克的碎片最多;1~10克的居次;而10~100克的碎片最少。他还发现,面积不同的碎片重量比始终徘徊在16:1。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大脑     
大脑的重量:成年人一般为1200-1500克,相当于体重的2.6%~2.8%。新生儿的脑重为370-470克,约为体重的11%-12.5%。英国科学家发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男性大脑的平均重量从1372克增加到了1424克:女性大脑的平均重量从1242克增加到了1265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你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如果有人问你:数学与其它科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能回答上来吗?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有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花瓶碎了,普通人是怎么想呢?碎就碎了呗,下次小心一点就行了。可他并没有这样想。他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并把碎片按大小分类称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较大块的重量约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约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约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由…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成五组)师:老师课前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袋精盐,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请每个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感觉一下这袋精盐的重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每人都用手去掂精盐,感觉一袋精盐的重量。)师:谁能告诉大家这袋精盐的重量是多少?生:这袋精盐上标着净重1000克,我认为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生: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师:好。两名同学说得对,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又叫1公斤(教师边说边板书:1千克=1000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了解1…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P37-38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建立 1千克的重量观念 ,知道 1千克 =10 0 0克。(2 )知道用台秤称物品重量的方法 ,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发展思维。教具准备 :9个台秤 ,每组一个 ,教师一个灯片 ,每桌10克、10 0克、1千克的沙子各一袋。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 2分硬币 ,每组每人准备 2个苹果 ,4个鸡蛋 ,一包盐 ,一捆面。课前准备 :为方便学生实践 ,以实践小组的形式 ,呈“八”形小组教学。  一、引旧探新师 :(手里拿着一个天平 )这…  相似文献   

10.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 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只是一扔了事,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有!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之后你会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1克的和  相似文献   

1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台秤,感知日常生活中以千克为重量单位的意义) 师:大家观察一下白糖的包装袋,一袋白糖是多少克? 生:一袋白糖的重量是500克。 师:请同学们拿一袋白糖,掂一掂,感觉一下有多重? 再拿一袋白糖,与原来的一袋合在一起,掂一掂, 一共有多重? 把这两袋白糖全部放在台秤的托盘里,观察一下, 台秤指针指在什么位置? 生:台秤的指针指在“1”上。 师:这两袋白糖的重量是1千克,“千克”是我们新 认识的重量单位。大家想一想:1千克等于多少克? 生:1千克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所以1 千克=1…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第232页第2题“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10%,需要加水多少千克?”的6种解法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解1设需要加水X千克,则根据加水前后纯盐不变的关系列出方程:答:需要加水10千克.解2设需要加水x千克,则根据加水后的纯水重量关系列出方程;答:需要加水10千克.解3设需要加水X千克,则根据加水前盐水的浓度列出方程;答:需要加水10千克.解4设需要加水X千克,则根据加水后盐水的浓度公式列出方程:答;需要加水10千克.用5设简要加水X千克,则根据加…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发现了一个规律: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之后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依此类推,仍然符合这个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星期四下午,第二课堂活动课的钟声敲响了。我拿着教案快步地走进数学兴趣小组的教室。师:同学们,你们相信一头水牛的重量会等于一只蚊子的重量吗?生:不相信。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正确使用运算法则,就会出现一头水牛重量等于一只蚊子重量的荒谬结论。不信,请看:设一头水牛重为a千克,一只蚊子重为b千克,一只水牛比一只蚊子重c千克,那么有a-b—c。上式两边都乘以(a一b)得卜一b)(a—b)一(a-b)c。按乘法分配律展开上式并监理得:。‘-2。b十护一aC一件。上式两边都加上。b\c-bZ,并整理得:。2-。bQC=ahbZie。根据乘…  相似文献   

16.
即将教学“千克与克”这一部分之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我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收集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重量,做好记载。  相似文献   

17.
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师:通过背一背、抱一抱等形式我们感受到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我的体重是28千克。生: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吨。师:你是怎样知道大象体重的?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生:我这袋旺仔QQ糖的重量是50克。师: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吗?生:这个包装袋上标的是50克。师:噢。在这儿王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包装袋上标的50克是指QQ糖本身的重量,并不包括外面包装袋的重量。不过包装袋的重量非常轻…  相似文献   

18.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作指导,做好与“课改”衔接的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19.
<正>善于观察一次,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在家里打碎了一只花瓶。这只贵重的花瓶落地后,立刻变成一堆碎片。然而,心疼不已的家人忽然发现,出去倾倒碎片的雅各布不知去向。几番周折,终于在实验室找到了他。只见雅各布面带微笑地将碎片一块一块夹到秤上,然后仔细记录每一块的重量。他发现,重量在0.11克的碎片最多;11克的碎片最多;110克的居次;而1010克的居次;而10100克的碎片最少。他还发现,面  相似文献   

20.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与前面学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