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9-2009:中国留学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不同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的根据,形成于该时期留学人员群体性活动的特定状态.出国留学人员及其所从事的留学活动是出国留学政策形成、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态是左右和影响出国留学政策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国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留学人员的生存状况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及时和妥善解决出国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不间断性任务.建国60年来的出国留学活动经历了"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留学政策则经历了七次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性决策和调整,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开展中外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事求是地审视出国留学政策和出国留学活动的历史演变,将对中国留学活动前景的预测和出国留学政策趋势的定位起到积极作用.在目前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且留学人才安全面临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的状态下,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必须坚持在"党管留学人才"的原则指导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出国留学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以及中国政府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不同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其根据是该时期留学人员群体性活动的特定状态.出国留学人员及其所从事的留学活动是出国留学政策形成、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态是左右和影响出国留学政策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国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留学人员的生存状况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及时和妥善解决出国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出国留学政策调整的不间断性任务.建国60年来的出国留学活动经历了"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留学政策则经历了七次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性决策和调整,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开展中外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事求是地审视出国留学政策和出国留学活动的历史演变,将对中国留学活动前景的预测和出国留学政策趋势的定位起到积极作用.在目前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且留学人才安全面临的威胁尚未根本消除的状态下,在中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必须在坚持"党管留学人才"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出国留学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5日至16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约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杂志社等单位共同组团,前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本刊特别选取了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予以刊登。报告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出国留学工作处调研员苗丹国、《神州学人》杂志副编审段风华、国家留学基金委法律事务部主任张健、《中国教育报》副编审王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出国留学工作处主任科员许浙景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主管吴晓丽共同执笔。  相似文献   

4.
史传统 《教育》2011,(7):42-42
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已达28.47万人,今年赴美留学的人数更是暴涨。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各有不同,今年又有什么变化?去美国留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录取呢?针对上述问题,《教育》旬刊记者近日就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已达28.47万人,今年赴美留学的人数更是暴涨。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各有不同,今年又有什么变化?去美国留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录取呢?针对上述问题,《教育》旬刊记者近日就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出国     
《留学生》2012,(1):5-5
2011出国留学人数超30万撬动600亿留学市场 12月13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中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有望达到35万人。  相似文献   

7.
出国留学的发生机制及其运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留学作为当代国际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自确立对外开放政策以来 ,陆续有 30余万人到国外留学 ,分布在 10 3个国家。分析和思考中国出国留学的发生机制及运作特点 ,对于选择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学教育模式和道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出国留学的发生机制留学意味着把生活的中心场所暂时移到外国 ,在这点上 ,从广义来说是一种移民现象。对于个体而言 ,留学是属于短期回归性的迁移活动 ,但对于总体而言则属于国际迁移活动 ,因此 ,其流动规律毫不例外地遵循国际的迁移规律 ,“推力”和“引…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11,(7):12-19
2011年4月13~25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的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3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组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文化处的积极协助下,调研组详细调查和全面了解了3个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以色列、印度和印尼中国留学人员的专稿,从留学人员自己的独特视角,解读他们的留学生活,分享他们的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实现,留学生也集中在这几方面:一是幼童留美;二是船政学堂学生留欧;三是一些通过教会资助或自备斧资出国留学者。前两者实际上同为政府主导下的留学,自备斧资出国留学者常常与教会和传教士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11,(7):58-61
2011年4月13日~4月25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约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共同组团,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三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本刊特别选取了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予以刊登。报告由教育部国际司出国留学工作处苗丹国、《神州学人》杂志副编审曹拮、教育部办公厅郝丽霞、《中国教育报》编审于建坤、留学基金委秘书处王泽宇和国际司来华留学工作处张萌执笔。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5~16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3圈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出国留学市场越来越热,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热门留学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纳优秀国际同学。出国留学不失为高考以外的另一条升学之路。那么.高三同学出国留学具有哪些优势,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兼顾高考和留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呢?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记     
2011年4月13~25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的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3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组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文化处的积极协助下,调研组详细调查和全面了解了3个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以色列、印度和印尼中国留学人员的专稿,从留学人员自己的独特视角,解读他们的留学生活,分享他们的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14.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职业教育思想家。1919年,陶孟和在《新教育》第2卷第2期发表《留学问题》一文,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起源、留学性质以及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是五四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关于留学教育的观点。特别是他承接了胡适最先对留学教育的检讨,而又开启20年代的关于留学教育批评和反思高潮的先河,引起了更多的人们对留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且对我们今天的留学教育政策制定仍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过一场关于留学教育问题的争论。争论由弹劾清华学制对留学美国学生的遴选公平问题引起。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派送留学生及留学教育的国别选择问题。争论的实质是: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造成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争论目的是:探索中国留学教育的方向与道路。争论的结果是:留学教育的宗旨、方向和政策发生了变化,留学教育因此得以改进。争论提供的历史借鉴是: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留学生归国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海外求学》2004,(3):11-11
中国教育部近日发出留学预警,提醒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要轻信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各种留学广告信息,要警惕互联网上的非法留学中介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十年来,在促进我国留学教育制度化、法制化,推动我国留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留学基金委成立的十年也正是我国和整个世界迅速跨入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留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但如何认识、解释这种重要性,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快发展留学教育,它有哪些理论上的依据或合理性?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六大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5~16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3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在中国驻泰国使馆教育组、驻新加坡使馆教育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文化处的积极协助下,调研组调查了解了3个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情况。本刊已刊载泰国和新加坡的专题报道,本期推出马来西亚中国留学人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教育系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一个国家、民族或者一个文化系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教化国民,解决一个国家、民族或者文化系统中的人的理想信仰、社会道德以及制度建构等根本性问题。当下中国青少年出国留学呈低龄化、持续外流的趋势,暴露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短板,出国留学热持续升温在为教育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将引发国家教育安全问题,即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质疑和不信任,进而危及国家的、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层面应采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个性化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竞争力、控制出国留学年龄、调控留学目的国结构等措施,以改变这一状况。本文从文化危机理论角度着眼国家教育安全出发,分析目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规模持续扩大,留学目的地国家过于集中、结构失衡,出国留学年龄结构多元化、优质生源流失,留学"赤字"严重、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巨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中国教育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调整留学目的地国家结构、实现"两个均衡",限制出国留学人员年龄、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平衡,吸引国外学生来华留学。  相似文献   

20.
徐锦萍 《文教资料》2014,(16):138-13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政府留学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国留学活动迎来了大发展时代,留学热潮本身及其引起的社会影响吸引了学界的不少关注。本文在归纳总结中国留学热潮的现状、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国留学热潮做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