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开发和培养智力和能力。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是有感知、质疑、自尊、成功的需要以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农村中学普通存在学生厌学问题,而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学生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的厌烦情绪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跟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心理需要直接决定着情感发展,而情感则是需要的内涵动力。符合需要则会产生肯定的情感,推动认识的前进,从而形成愈强烈更高层次的需要。否则,就会产生否定情感障碍认识,抑制情感。如果学习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兴趣、精神等需要,或者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与学校学习不吻合时,便会出现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平衡危机,若处理不当,就不能较好地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弱,造成学习意志和信念损伤,从而产生厌学的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流生。 为了摸清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及心理成因,寻找对策,笔者对云和县M中学初中三届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被调查学生526人,其中初一186人,初二172人,初三168人。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成金 《新疆教育》2012,(11):123-12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学习中情感障碍的特征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  相似文献   

6.
情绪、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有的态度体验。那些满足人需要的对象,能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产生高兴、满意等情绪;反之,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产生厌恶、痛苦、恐惧等不快之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内心世界对客观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由人们的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反映。它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识和情感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认知活动给予了强化影响,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学习热情,会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体现,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感情、情绪、态度等。学生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行为和学习效果,《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充分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标精神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我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策划和评价等阶段创建一个符合目标的教学系统 ,用以解决教学问题 ,完成教学任务。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设计 ,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以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为例做了一些尝试 ,以抛砖引玉。1 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 ,它由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 ,消除否定的情感体验 ,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而对学习、对人的全面发展产…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而积极丰富的情感又能促进认识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也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领悟到:把握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们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持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验,如喜悦、愤怒、悲伤等。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能引起人的情感。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会激起人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体验,而带着不同的情感去看待事物,又会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上述情况的生动写照。情感这一心理因素,在学习语言,培养读、写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阅读教学中作用更为显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领会作品所描述对象的情态的基础上进行联想,通过分析综合,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加深对作品含义的理…  相似文献   

16.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若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一、激趣。引导学生“寓学于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欢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思想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18.
尹建平 《中学理科》2006,(12):69-70
学习的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过程.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只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eP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需育情.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的态度,产生憎恨、不满等内心体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和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