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它可使小麦常年减产1-2成,大发生年减产4-5成,严重者达8-9成。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基本上一年发生1代。己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我国目前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冬麦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表明,201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2474.2万亩,威胁着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主产区吸浆虫来自何地、如何传播、暴发的原因、发生新态势下如何提高测报防控效率、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成为吸浆虫治理中的主要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2007年1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开展了“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域演变、种群暴发机制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完成单位包括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团队成员包括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等。经过多年努力,该研究已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麦开始返青了。去年洪涝灾害严重,冬季气温偏高,这对小麦病虫害的越冬和春季发生非常有利。预计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和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可能严重发生。小麦蚜虫在黄淮海及北方大部分麦区将偏重至大发生;小麦红蜘蛛在华北、西北等干旱丘陵山区将中等偏重发生;吸浆虫在河北北部和安徽淮北部分麦区会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麦病虫害无病平衡点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类基于时滞二自由度的小麦病虫害传播模型,从2012-2014年对驻马店市小麦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进行了统计,进行模型数据的筛选,利用小麦虫害统计结果中的虫害7种,天敌种类12种,小可引起疾病的原因12种。利用麦蚜、麦红吸浆虫、麦蜘蛛等虫害的统计结果带入时滞二自由度控制数学模型,得到稳定的结果。实验统计结果说明,该控制模型对小麦病虫害传播的数学建模过程较为成功,抑制了病虫害的传播行为,降低被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5.
农业虫鼠害的严重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综述了农业虫鼠害的严重性及国内外近年来虫鼠害防治的进展、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农业虫鼠害防治的对策.文中指出,农业虫鼠害在90年代将会更加严重,防治工作更艰巨.未来农业虫鼠害防治的新策略是:要彻底抛弃当前普遍存在的单一、盲目和滥用化学农药的作法,应当以作物增产为中心,充分发挥自然调控因素的作用,适时、适量用药,把害虫、害鼠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期达到与环境协调发展.本文还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些虫鼠害防治高新技术如生物毒素、性引诱剂、不育剂、遗传防治、基因重组培育抗虫作物品种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的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锈病重新抬头,白粉病发病面积扩大,赤霉病在不少地方流行,麦蚜发生量加大。这“四病一虫”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夺取小麦丰收,就要把握关键时机,加强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7.
粘虫学名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俗称“行军虫”、“剃枝虫”、“五彩虫”等,是一种杂食性爆发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但尚未见对该虫害在西藏为害方面的报道和文献纪录。2008年阿里地区日土、普兰、札达、噶尔四县农区均有该虫害发生,以日土县最为严重。针对该虫害发生后爆发性强,对种植业生产易造成毁灭性灾害这一危险特点,对其发生规律、机制进行了及时考察和探明。通过使用两种不同农药进行了化学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农药合理用量防治效果均非常好。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技术优点,提出了今后预防该虫害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消灭粘虫     
粘虫是世界性的害虫。在欧洲、亞洲、美洲的許多国家都有粘虫的發生。粘虫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它严重地为害着农作物,是全国七年內要消灭的十大病虫害中的一种。粘虫在华南一帶老乡們叫“剃枝虫”,在华北叫“粘虫”、“虸蚄”、“綿虫”,在东北叫“粟夜盗虫”,还有叫“五色虫”的。粘虫最喜欢吃禾本科的植物,在北方受害最严重的是小麦、粟、王米、高粱。在南方为害水稻最厉害,也能为害甘蔗。象1953年全国就有25省690多县發生粘虫。据不完全的統計,發生的面积就有3,800多万亩。这个  相似文献   

9.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0,2(2):77-83
小麦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是重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但因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小麦抽穗开花一籽粒成熟过程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我们对桃源县小麦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分析及其增产途径的探讨,在亚热带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地域性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分别在西藏和杨凌进行冬播和春播,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相同环境下,西藏品种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值均低于内地品种,但在两种种植环境下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变化表现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趋势是西藏点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值均低于杨凌点,且西藏品种和内地品种及冬小麦和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在两地间的变化都不同;不同类型品种在两地种植,其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不同,其中冬型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品质在两地的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小麦商品粮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青海产、外省购入、进口小麦商品粮的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差异,为青海小麦品质育种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业部研究局培育出一种ARS高蛋白基因小麦 ,这种小麦的麦籽粒蛋白含量高达 50 %以上 ,用该小麦粉直接制作面包、蛋糕等面食品 ,均不用再添加鸡蛋等蛋白辅料 ,就能够达到既松软可口、又富含蛋白营养标准。科学家是利用原有的小麦作母本 ,采用了分子切割的方法 ,将小麦基因链中的“蛋白基因开关”启动激活 ,从而使蛋白质合成量和合成速度加快 ,而获得这种高蛋白基因小麦。据称 ,调节这种蛋白基因开关 ,还可以生产出一系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基因小麦。高蛋白基因小麦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30)
小麦麦芒是小麦穗器官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小麦的光合作用、抗虫、防鸟和产量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麦芒不但能够影响小麦的籽粒灌浆,而且能够影响水分、养分向穗部的运转,从而影响其他一些生理代谢的功能。对于沧州地区农民朋友反映的小麦田里麦芒发白发干的情况,我们分析了具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麦冻害在北方麦区顿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小麦冻害主要有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两种。 1.小麦受冻后表现出的症状小麦冬季遭受冻害,首先是叶片受冻,冻害严重时出现死蘖死苗。分蘖受冻死亡的顺序是先  相似文献   

15.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杀手Ug99     
陈万权 《百科知识》2007,(8S):15-16
小麦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与人类一样,经常遭受一些病原生物的侵袭,从而引发病害,轻微者可自行恢复,严重时最终会死亡。这些病原生物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巨大影响,小麦秆锈病就是这样一种发生在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由一种被称为禾柄锈菌(拉丁学名为Pucciniagraminisfsp.tritici)的真菌引起,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植物病害,公元前700年便有该病害流行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小麦品种数量繁多,性状复杂,因此小麦品种真实性检索和纯度测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困难,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把电子计算技术引入这方面应用而解决这一困难,我们从一九八四年五月开始,对全国和浙江省的145个小麦品种的穗部、籽粒、幼苗和生化性状,包括芒的有无、芒长、芒形、芒色、穗形、稃色、颖咀长度、粒形、粒色、茸毛长度、腹沟形状、胚乳粉角质、芽鞘颜色、石碳酸染成颜色、蛋白质和酯酶谱带类型等16个性状进行了考查和测定。根据其遗传的稳定性和肉眼容易鉴别为标准,对这些性状进行描述和分类。按电子计算机语言的要求,编成《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等性状表》,每个品种编号,品  相似文献   

18.
温雯雯  黄林培  王磊 《科技风》2015,(1):118-119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氮同位素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与两种稳定碳氮同位素国际标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工作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实验值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具有作为稳定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潜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样品的质谱峰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麦和玉米是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它们的产量一直存在着悬殊的差异,通过育种和改良栽培条件也不见有所消除。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76年统计,世界平均籽粒亩产玉米405.6斤,小麦211.3斤,前者为后者的1.92倍;近年调查,在最适栽培条件下最高的生物产量玉米3533.2斤,小麦2600斤,前者亦为后者的1.67倍。  相似文献   

20.
改良小麦品质热在必行,从种子工程入手是正确的技术路线。研究认清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保持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以合理的价格政策调动生产优质小 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