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孙伶俐 《现代传播》2007,(6):146-148
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革新.随着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闻事业的深化改革,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单纯的主持人播报新闻到主持人电话连线记者现场播报,从新闻录播到直播,甚至将新闻的定义改写,从大家熟知的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即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变成"新闻即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吴风 《新闻大学》2013,(2):8-13
"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运转逻辑,本文从建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文艺路线的确立、典型人物报道这三方面回溯"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确立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思想逻辑的作为历史结果的合理性。本文从人民价值立场、人民文化观念和人民主体性意识等三个维度诠释了"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更新新闻观念要解决的十个问题: 第一、树立国家新闻事业的观念。国家新闻事业中包括党的新闻事业和非党的新闻事业,对党的新闻机构和非党的新闻机构应有所区别,不能用党报的标准要求非党报纸。第二、要树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可以有多种模式的观念。从历史角度讲,马克思时代党报是一种做法(如党报可以批评党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运转逻辑,本文从建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文艺路线的确立、典型人物报道这三方面回溯“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确立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思想逻辑的作为历史结果的合理性.本文从人民价值立场、人民文化观念和人民主体性意识等三个维度诠释了“人民本位”的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找选题,做采访,写稿子…… 画版式,出大样,签付印…… 虽然说新闻每天都是新的,但具体到在一线从事采编工作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来说,工作流程却几乎是周而复始.当我们告别刚刚踏入新闻行业的新鲜感与激情后,所从事的新闻事业就像一场体力与智力的长跑,"极点"的出现往往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在我国新闻科技事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衷心地祝贺荣获首届"新闻科技奖"的三十一家单位和个人,表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基础和政策依据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闻事业走过了新闻业务、新闻观念的变革以及新闻体制改革等历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料人"的利弊及其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报料人"或叫"新闻线人",是近两年适应社会生活发展和媒体竞争的需要,产生的一种社会职业及其形成的社会现象.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新闻报料人"一经产生,对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就是利弊兼有、得失互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简单地肯定或一概否定,既不能无视其存在、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是一个如何管理、调控和引导的问题,以趋利避害、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俊 《新闻春秋》2021,(2):12-18
考察中国共产党"以正面宣传为主"观念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原则,从而增进理论的热值并对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从文学领域的"写光明为主"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以表扬为主",再到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历史脉络进行了历史考察,从而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以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百年里涌现了无数体现马新观的经典新闻作品和其他传播形态的作品,研究这些宝贵的新闻与传播的历史实践,是深化研究马新观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狼牙山五壮士"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的80年历程,提供了大量原版历史资料.一组英雄集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传播作品为什么能在长达80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报道与传播,取得如此辉煌的传播效果?作者认为,除了马宝玉等五壮士的事迹本身惊天动地,展现了对侵略者的斗志与民族气概外,也因为新闻与传播的领导者、写作(创作)者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艺思想.这是一次接力式的有组织的新闻与传播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基本要点: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3.
"你们这些记者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一位记者在追问一新闻当事人时得到的回答.如今这样的现象在新闻采访中并不鲜见,经历了"无冕之王"的辉煌后,社会上对于记者的态度不再是单纯的恭敬配合,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激进言辞,究其原因,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和"宣传"的概念清晰起来,新闻特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1990年8月19日至26日,在银川召开的我国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蒋齐生和穆青分别提出了"图文并重"和"两翼齐飞"的新闻摄影传播理念.回望这20个年头,我国新闻事业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推动下,所产生的大发展、大繁荣证明了这一传播理念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第一个十年: 1990年至2000年前后这一时期,是中国报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初步普及的十年,也是这一理念从提出到实施,再到初步确立为报业发展组成部分的十年.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但是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如今也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新闻管理者,我们要肩负新闻事业所承载的时代发展变换和使命要求。从新闻本质属性上讲,我们要将新闻所涉及到的先进文化的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联系起来,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相结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等权益维护视角出发,努力创造一个客观、公正、公平、文明的当代广播电视新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突飞发展,不少"80后"跻身于采编大军.在中国新闻队伍更新换代之际, "80后"以鲜活的面孔、扎实的学养、活泼的思维等优势很快异军突起,为新闻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一支继往开来的劲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年国庆日,此时回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风雨历程自然非比寻常.也正由于这个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今年将"新中国60年新闻事业史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希望课题组谈谈有关想法,限于目前条件,这里仅就60年的历史主潮与新闻主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媒领域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领域,突出"以人为本",尤其重要.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更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单位需要出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方针,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巩固行业地位,协调发展.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系,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信息资料呈现急剧膨胀的态势.而我国没有全行业统一的新闻分类法,这就会在三方面影响我国新闻事业和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师犹如一座大山,更像一座灯塔,引领和照亮科学前进的方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科学大师是新闻"富矿",值得深入挖掘,更是良师益友,对成就记者的新闻事业也有很大帮助,给记者良多感悟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