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与清廷关系是否处于一种要挟与被要挟的对立状态?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历来认为: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饬令陆军大臣荫吕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由于北洋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授其湖广总督职,负责湖北前线军务;但袁世凯嫌它权力太小,一再拖延,直到清政府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握有军政全权后才离开彰德,而且在东山再起之际,就确立了取清自代的思想。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主  相似文献   

2.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与清廷关系是否处于一种要挟与被要挟的对立状态?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历来认为: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饬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由于北洋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授其湖广总督职,负责湖北前线军务;但袁世凯嫌它权力太小,一再拖延,直到清政府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握有军政全权后才离开彰德,而且在东山再起之际,就确立了取清自代的思想。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主要通过对清廷最初重新起用袁世凯是什么原因主使,袁世凯受命之初对清廷究竟采取什么态度,这两个方面所作的历史事实的考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刀大杀人多     
这幅漫画描绘的是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登上权力顶峰的丑恶嘴脸。一只猿猴(袁世凯)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表面上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让位与袁,但袁世凯夺取权力后便开始镇压革命。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84页 :“武昌起义以后 ,清政府命令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迟缓 ,不听从指挥 ,清政府不得不起用早被罢官的袁世凯 ,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袁世凯故意推辞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力。 11月初 ,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建立了北京政府。”课本第 85页 :“南方革命军的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的代表唐绍仪 ,在上海英租界正式举行和平谈判。”很显然 ,课本提到的北京政府是指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且组阁后…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南方诸省紧跟着独立,清政府的统一土崩瓦解、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一切都顺乎天应乎时,形势发展既快又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却功败垂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得。既然革命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孙中山为什么还要辞职?袁世凯又为什么能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对于这个问题,上教版的新课本概括为四条,即: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势力向革命施压力;三、革命党内部如章炳麟、黄兴等也主张向袁世凯妥协;四、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这四条原因中,比较难  相似文献   

6.
王锡彤起初不过是个地方士绅,只因归隐彰德的袁世凯请他帮助经营实业,才有了晋升机会。武昌起义后,王锡彤进而成为袁世凯的贴身谋士,尽管因劝阻袁世凯镇压革命曾惹怒过后者,但在如何处理与革命党的关系方面,袁世凯仍很重视王锡彤的政治见解。然而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却过河拆桥,执意复辟帝制,于是王锡彤不得不远离政治,终身埋首于工商实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中必修本中明显的错误有两处。 1.上册第84页“武昌起义以后,清政府命令军机大臣荫昌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军机大臣”应为“陆军大臣”。第79页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既然已没有军机处,何来军机大臣? 2.下册第87页李四光图例文字:“李四光(1989——1971年),湖北黄岗人”。很明显,“1989”应改为“1889”。印错一个数字,李四光享年竟成为“负数”,岂不可笑!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头子所窃取。袁世凯窃国后,就以镇压革命为己任,疯狂地镇压和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人民,实行“独裁者的专制的统一”。①为恢复封建专制帝制开辟道路,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每一次革命以后,反革命总是王权赖以复辟的生存条件。”②袁世凯搞封建集权专制,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凭借他所窃据的国家头目的合法地位,充分利用他所篡夺的国家权力,排  相似文献   

9.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这个晚清、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直接影响了晚清、民国初年的政局,而时局也反作用于他,决定了他的人生浮沉:清末新政期间,他与奕劻沆瀣一气,使清朝政治更加糜烂,为清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武昌起义,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王公亲贵束手无策,清政府内部权力的真空,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而革命势力也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局势之下,袁世凯被推上了大总统的舞台;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逆时代潮流而动,帝制自为、残害异己,用封建思想控制国民的头脑,恶化了民初的政局,毒化了社会风气。最终,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帝王梦随之破灭。曾经被时局选择多次的袁世凯最终在人们的唾骂中被抛弃。  相似文献   

11.
唐继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拥护袁世凯,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却打起反袁旗号,发起护国运动。史学界对其评价分歧颇多。缘于此,分析不同时期唐继尧的思想主张及政治活动,探讨护国运动前唐继尧思想演变的历程,有助于对其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结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政府的建立、新军阀混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反共高潮、内战的爆发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等。其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是本专题的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对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起来。唐绍仪内阁辞职后,袁世凯建立了封建独裁统治。为了镇压国民党,袁世凯以盐税作抵押向列强借款作军费,镇压了“二次革命”。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主义为靠山,大肆掠夺人民,确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成败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舌,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15.
在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两种政治制度的激烈斗争中,宗社党是清朝帝制复辟运动的最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一个反动卖国团体。本文仅就宗社党的活动及其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作一浅述。一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发生急剧变化。国际上,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名曰“中立”,实则极力支持袁世凯出山,取代清廷,消弭革命。但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却略有独特之  相似文献   

16.
二、社会的动乱和达夫的徬徨如前所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一度曾被军阀袁世凯所篡夺,后来袁世凯虽然被打倒了,但是军阀割据的局面并没有解决,一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分别割据了一些地区。他们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当时只有国民革命政府控制了广东一带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镇压异己势力,在京城设立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大搞白色恐怖。尽管对于有些重要案件,袁世凯及其属下仍要有所权衡。为加强该机构的军事威慑,袁世凯还让陆氏编成京卫军。1914年春,陆建章将京卫军主力改编成正规陆军,出京镇压白朗起义,处长遗缺由雷震春充任。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将京畿军政执法处取消。  相似文献   

18.
护国运动是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开展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孙中山称它为“第三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护国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仍然没有完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辛亥革  相似文献   

19.
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省奉新人,原淮军苏元春营中一员将领。1900年西太后和光绪帝自陕西返回北京时,张奉命迎驾回宫,颇得西太后赏识,升为直隶淮军统领,四川建昌镇总兵,加云南提督、甘肃提督衔。1909年,张被调为江南提督,会办长江防务。1910年接任钦差江防大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围攻南京,张率部顽抗。兵败后逃窜到山东究州。清政府授他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13年7月,张勋奉袁世凯之命,到南方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9月,张勋攻陷南京,袁提升张任江苏督军,不久又调任长江巡阅使。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张勋为一等公,后又派他兼任督理安徽军务,拥有反动武装两万余人,驻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心目中,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是“窃取”政权,“窃取革命果实”。本文认为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并以事实阐明:袁世凯迫清帝退位,完全符合民族主义反满兴汉之宗旨;他取代孙中山是形势的发展结果,不为“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