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搏击是源于人的生存、生活中的保护自我或攻击敌人的生物本能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东西方,二者却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演化成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国形成了武术,而西方则产生了拳击。二者差别不仅仅是外在用具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更多体现的是运动理念的差异——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产生这种分歧的最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将随着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存在,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受到世人的认同而共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的休闲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和休闲理念与产生于西方的奥林匹克人文精神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种生活观念。当今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表明了两种文化已经或正在建立起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效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补充和完善。太极拳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思想,把轻松、自然、和谐、安逸的健身与休闲观念融合为一体,而这正是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在历史的发展中,中西方体育文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的差异之根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是多元性的,它既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起源及追求目标、社会特征等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格斗技能一直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中西方格斗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格斗理念、格斗体系、技术特点和训练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未来中西方格斗文化的发展趋向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兼论"入世"与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二者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都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西方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百余年来,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中国  相似文献   

6.
近代武术体育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丧失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基于为武术发展“寻根”的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格斗特征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格斗最大不同在于运动反应的生理基础的不同:西方格斗主要依赖视觉感受器,而中国传统格斗术除了视觉感受器,更强调触觉感受——反应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东西方格斗在反应速度、时空特征、运动路线和运动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武术格斗体现的是道家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的确立为中国武术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是显然的,这种差异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植根于东方文化土壤的中国篮球运动必然烙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就十分激烈。从国格或横向地域的角度而言,这种文化交流是平等的,但从社会发展的纵深角度来看,这种交流却存在着巨大的时代差异。我国有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果和文化传统,需要十分珍惜和继承。但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我国的民族文化因其存在土壤与西方先进文明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随着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我国现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可否认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表现形态之一的体育,尽管都是一种身体性活动,然而,中西方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文化背景、价值内涵与民族心理都深深地影响着中西方民族体育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西方体育文化最终会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探讨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应用的拓展历程,通过探讨其拓展历程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体育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为了解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提高依据和参考,为促进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更广泛更正确更深入地应用提高借鉴。从查阅到的文献及史料记载,体育统计方法真正称之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因此文章以体育统计学发展历史阶段为坐标研究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历程,从体育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即学科的恢复、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1991年)和学科平稳、调整阶段(1992年—今)中探讨体育统计方法的应用历程。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统计方法的应用拓展历程贯穿于以下两条主线。从学科范围上:从体质研究——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的应用——体育人文学科的应用——体育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在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在研究体育教学即学校体育中的应用——在研究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measured maximal heart rate (HRmax) to two different HRmax prediction equations [220 — age and 208 — 0.7(age)] in 52 children ages 7-17 years. We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chronological age, maturational age, and resting HR to measured HRmax and assessed seated resting HR and HRmax during a graded exercise test. Maturational age was calculated as the maturity offset in years from the estimated age at peak height velocity. Measured HRmax was 201 ± 10 bpm, whereas predicted HRmax ranged from 199 to 208 bpm. Measured HRmax and the predicted value from the 208 — 0.7(age) prediction were similar but lower (p < .05) than the 220 — age prediction. Absolute differences between measured and predicted HRmax were 8 ± 5 and 10 ± 8 bpm for the 208 — 0.7 (age) and 220 — age equations, respectively, and were greater than zero (p < .05). Regression equations using resting HR and maturity offset or chronological ag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HRmax, although the R2 < .30 and th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ion (8.2-8.5) limits the accuracy. The 208 — 0.7(age) equation can closely predict mean HRmax in children, but individual variation is still apparent.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volition in the exercise context. Volition describes an individual’s self-regulatory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aking and maintaining a desirable action (e.g., exercising regularly). The scale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in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hich resulted in a reliable structure of the following six factors: Volitional Inhibition—Reasons, Volitional Inhibition—Postponing Training, Volitional Facilitation—Self-Confidence, Volitional Inhibition—Unrelated Thoughts, Volitional Inhibition—Approval From Others, and Volitional Facilitation—Coping with Failure. A sou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se six factors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System Interaction Theory. This six-factor structure was also confirmed in a new sample in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delivering an 18-item questionnaire with strong model fit and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In addition, the Volition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 showed convergent validity because it was able to predict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t showed incremental validity by explaining additional variance to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s well-established predictors of exercis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东亚文化圈身体文化的有力代表。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呈现出技击单一性、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应大胆突破武术现行内容体系;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努力加强外派武术教练员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对外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当代武术跨国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积极寻求武术进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渠道;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加速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重构,实现武术科学化、社会化、竞技化的时空跨越,促进中国武术的当代传承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射箭运动中,良好心理素质对于射箭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训练方法中的模拟训练进行研究,指出通过心理训练方法中的模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武术的传播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清代镖局为切入口,对清代镖局的兴起、发展以及运营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中整理归纳镖局与武术之间的关系,得出:武术的传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武术行业的规划至关重要;相互促进方能共同提高;博众家之长,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与剖析,指出了我国高校体育中现存的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高校体育“主体的异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职业角色的扭曲;教学环境的异化——体育场地器材以竞技体育标准配置,背离了教学环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教学内容的异化——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异化——体育竞赛以少数精英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参与;教学评价机制的异化——成绩评定过于弹性,危及了客观公平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以职业体能为视角,发现五年制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注重学生职业体能的发展等问题。所有通过增加职业体能的教学内容,构建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延长学生的工作寿命,还能积极预防职业病,推进五年制高职焊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业已失传的棋类游戏之一——樗蒲游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樗蒲的发展轨迹,探析了其游戏规则的演变和消亡的原因,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该项游戏,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提出了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问题,进而对新课标的理念进行解析,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关注个体差异这四点;分析了当前准备活动存在思想上重视不足、时间和强度不恰当和组织形式单调的现状,并提出新课标理念下,准备活动可以"老法新用",运用不同的口令,利用不同的场地器材,结合时尚流行的元素来进行的几点创新建议,以期为以后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