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技高度融合的结晶,它们共同开辟了迥异于传统艺术的现代艺术的新天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而广的影响。影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们是以直观的画面影像表现事物运动的艺术,借助科学的手段,采用动态的画面与声音的组合使物质现实复原来反映生活,其艺术语言符号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而影视艺术的现代性特质则在于以技术性的影像为媒介,实现与现实世界的审美联系,实现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刘悦 《中国广播》2008,(12):44-46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是通过对人的听觉刺激,让受众进行艺术体验的审美过程。一部优秀的听觉艺术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节奏鲜明的故事结构,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声音是有效的塑造形象的手段,我们把声音分为四大类,音乐、人物对白、生活中的自然背景音和无声的声音四种,与听众达成共鸣,让听众深刻了解剧情、让人物与听众进行心灵碰撞。  相似文献   

3.
广播综合文艺节目是用文字、音乐、戏曲、曲艺、戏剧等艺术形式来呈现的广播文艺形态,主要通过声音符号和电子技术,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性的审美反映,以满足听众审美需求,体现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明 《东南传播》2018,(2):91-93
广播语言作为媒体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广播这种以声音传播信息为特性的媒体使用的语言,是一种有声的媒体语言,因此广播语言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比其他媒体更加直接,更要讲求艺术性和语言魅力。广播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是广播媒体的魅力所在。本文从广播实践出发,从广播语言的结构、修辞、声调、表达方面,探讨了广播语言在艺术美感方面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配附在外国演员的躯壳里.故而称其为‘借尸还魂'……”。作者进而认为:”配音演员就是要把翻译过来的这种艺术语言.通过声音塑造和语言表达艺术.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种通过声音、语言要表达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精神世界:即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音艺术是”还魂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审美主体(听众)是以听其声而如临其境,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加入那个由各种声音幻化而成的艺术世界和审美客体,和创作者共同完成一个审美过程的。宇宙间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声音(语言、音乐、音响),都可以进入广播剧。早期的广播剧,多使用语言和音乐表情达意,近几年音响受到重视,作用不断加强。音响的涵盖面宽广,既可以和语言、音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也可以独立地表情达意,发挥其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刻划人物、塑造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空变化的作用,以及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7.
吕东  良生 《河北广播》2004,(1):40-42
音乐节目是广播电台最常见、最实用、最受听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式。就音乐节目主持人而言。有无主持艺术、主持艺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音乐节目的可听性和审美性。笔认为,音乐节目的主持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和谐的过程,音乐节目只有在主持环节中实现和谐,才能使音乐节目达到审美的境界,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广播节目主持人少了用肢体语言去感染听众的手段,但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主持人通过自己动听的声音与听众平等、真诚的交流,依然能够把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示给听众,让听众觉得主持人离自己不远,就像隔壁的邻居天天见。主持人为什么要具备亲和力呢?首先,它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需求。人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人们渴  相似文献   

9.
周漫 《新闻前哨》2006,(9):75-75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广播音乐节目的特点,其区别于其它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欣赏性,音乐节目给人带来的美感享受,是人们收听音乐节目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从主持人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其语言部分应能与音乐作品成为珠联璧合的一种诉诸听觉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迷人动听的音乐,辅以主持人声韵传情而又分寸得当的解说,诉诸听觉的两种声音艺术相互映衬,和谐一致,不是很美的艺术享受吗?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用声音塑造人物,用语言展示剧情,用音响效果制造环境,用音乐烘托情绪。它把各种相对单一的听觉要素综合到一起,形成以语言为主、以音乐和音响为辅的综合听觉艺术,广播剧通过各种声音的有机组合,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广播剧的空间无比自由而其依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邓蔓 《新闻前哨》2004,(2):60-60
广播是传递声音的媒体,音乐是声音最动听的表达。音乐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最受听众喜爱的节目类型。随着我国加入WTO,欧美流行音乐又因为它多样的形式、丰富的配器和高超的编曲技巧,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听众特别是大学生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听众非常喜爱欧美音乐,越来越多的听众也希望了解欧美音乐,甚至有人将此作为体现自身素质和审美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以声音为材料的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它应该具有声音艺术的独有的意境美,如果听众不能从收音机里感受这种意境,就不会被吸引。下面,就从广播的语言、音乐、音响、想象几方面来探讨一下广播节目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立体声广播剧中音响效果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剧是附属于广播这个载体,以语言、音响和音乐等构成的听觉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演员形象的限制、也不受现场情况的限制,只凭声音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并令听众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创作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她为听众所营造的听觉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语言要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性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语言要做到形象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一经播出,转瞬即逝。它只有好听、动听,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因此要办好广播,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尤其是广播新闻语言,更要规范、简洁明了和生动形象。在多年的采编工作中,我发现广播新闻稿件中会经常出现一些语言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朗诵艺术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承载着主体和对象的真情实感,是由它们共同参与产生的。朗诵者可以将静态的文字通过再创作,添加自身的情感和想象,以语言表现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诵会迸发艺术的生命力,创造出魅力四射的艺术形象,给听众展现出一副美好的情景,在各角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所以朗诵就是听众和朗诵者共同审美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探析朗诵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没有舞台,也没有屏幕,借助电波和收听工具的帮助,把各式各样用声音刻划的艺术形象,显现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广播剧是声音的综合艺术,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手段塑造人物,构成场景,烘托情绪。与其他戏剧艺术相比,它省略了形体表现部  相似文献   

20.
息国玲发表文章,谈文艺广播的美学特征。首先,文艺广播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说其特殊,原因有三:1.它不同于音乐单纯采用乐器的声音、歌唱者的声音,而是一切音响皆可成为其物质材料。2.它是纯听觉的艺术,其艺术形象的形成,对听众的头脑具有更大的依赖性。3.它的种类繁多。既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文艺广播对声音材料便有特殊要求:1.必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美的声音。2.必须是有鲜明特征的音乐、音响、语言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