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十二年稽察官员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大清政权时,即设立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下属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稽察内务府御史处。雍正元年(1723年),又将六科给事中隶属之。都察院重要职责之一是察核官常,振饬纲纪,弹劾不职官员。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陶道强 《兰台世界》2013,(11):31-32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驿递为清政府传送公文及官员往来的重要手段,制定了严格的规章,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很好遵守,往往出现许多问题,为此,都察院及各科道御史累上奏章,或指陈弊害,或条陈改良措施,现从馆藏内阁全宗内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五件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赋税的征收为清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历来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赋税收入,清政府作出了不少规定,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由于官员或贪污,或以欠作完,种种弊端,使清政府收入受到影响。对此,御史或有指参,或提出改变办法奏章上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制,六科给事中及各道御史,平时所上条陈及参劾官员题奏本章,于升转时期,缮黄册进呈,以备甄别,定其升转。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题本中,选出刑科右给事中张维赤(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二年山东乡试正考官),顺治十六、十七两年的部分奏章,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这里选刊的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内容是六科给事中、五城御史议论铜钱是否开铸、开铸之法以及私铸铜钱律例太殊等问题。现予刊载,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康熙初年,在赋税钱粮征收中,出现了如钱粮侵挪捏报,开征期限无定,粮现苦累无穷,以及赋外之赋、差外之差等问题,对此,御史们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同时,由于战乱和水旱灾害,造成有如直隶、江西、广西等地田土抛荒,庐舍毁坏,耕牛农具被抄夺,农民妻离子散,一线余生,东奔西窜,不是忍饥受饿就是沦为盗贼的悲惨境遇。钱粮赋税多年积通,虽经追比,仍无法完纳,在此情况下,御史纷纷条陈请求蠲免以缓解矛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及灾荒史参考。  相似文献   

9.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利用清廷同意其撤藩之请,借机举兵反清。康熙帝调集 重兵,于二十年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荡平。在撤藩及处理三藩降将降兵问题上,御 史多有奏疏,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 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康熙初年,军需、河工费用浩繁,为顾及国计,不得不另辟财源,于是仿历代纳粟之法,推而广之,开创有清一代捐纳之始。其定例简言之,即使民出资,然后给以官职,或虚衔,或实授,用以充朝廷急需。现将馆藏内阁黄册中都察院科道御史有关捐纳之奏章辑录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康熙初年战事频仍,兵饷需求浩繁,户部议将江浙等省白粮正耗改折征银,以充兵饷。在实行白粮改折时,贪吏火耗之资,蠹书勒索之费,以致非本色三石不足以完折色一石,农民终岁勤劳,亦难足额,故有御史条陈白粮改折之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减少,兵饷也渐充足;加之嘉湖地区白米入京,较他省粮食更为重要,为支放官俸及内府支取所必需;然京城采买维艰,故有御史要求改折为本之议。这些档案,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它反映了康熙年间有关征集粮饷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康熙年间关于盐务的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反映康熙年间有关盐务问题方面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纠正的方法。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四件关于漕运事务的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反映了当年漕运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纠正的办法,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初战乱频仍,加之水旱灾害不断,致使人民失所,耕地抛荒。康熙初年,为缓解农村经济,安顿投诚官兵,制定了一系列垦荒措施。但在各地仍出现不少问题,为此各御史、给事中纷纷条陈改善措施,以达到足国裕民的目的。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康熙初年有关垦荒条陈8件,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一代,不但重视文书档案工作,而且还设有机构,对全国有印信衙门的文书档案进行检查。并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这一工作,由都察院所属十三道监察御史及按察司进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巡历去处,先行立卷,令各该军民衙门抄  相似文献   

16.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风同,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僻,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西、江南助解应用,朕甚悯焉。兹据御史温、卢等奏称:湖南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即著该部,饬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  相似文献   

17.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18.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20.
温肇炘  温肇涵 《图书馆杂志》2003,22(6):80-80,F003
《佩文斋书画谱》是康熙帝玄烨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命礼部侍郎孙岳颂、都察院左御史宋骏业和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原祁等五人,历时三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才纂辑而成的一部中国书画艺术的类书。全书共一百卷。计论书十卷、论画八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