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因材施教"到"因材施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因材施教的思想源于东、西方两位先哲——孔子与苏格拉底,而“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思想则出于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讨论了建构主义在知识、真实、学习等方面的观点,介绍了国际上如何将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转化为学习理论,再由学习理论转化为学习实践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并就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建构主义的借鉴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语文的天津卷和江西卷都考到了"咸与维新"的"与"的注音,天津卷注为"yù",答案是"正确";江西卷注为"yǔ",答案为"不正确".  相似文献   

4.
"非常时期"论"非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萍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以"非常男女""非常可乐"等为代表的语言现象中的"非常"一词,是与一般形容词不同的一个独立的词类--区别词,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含义为"异乎寻常的",是"非常时期"中的"非常"这一义项的发扬光大.本文对区别词的语法特征从几方面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形容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西安邮电学院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0年的经验,探讨了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安排、模式和方法,为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交代”词义的引申脉络,探讨了“交代”与“交待”的混同原因,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与《国语词典》对“交待”的不同处理,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妨以《国语词典》为借鉴,对不符合语言规律的“俗成”不能一味地迁就,而应积极地规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双证制"的推行,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的逐步推广,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了"应用"与"应试"困境。文章以"报关实务"课程为例,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即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存在脱节。从改革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办法,将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挂钩及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教育"应用"与"应试"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产学研”的概念、反映主体及其研究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着眼 ,剖析并指出了其理念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疏忽与纰漏。对所涉“产学研”的大量文献进行了挖掘和剖析 ,揭示了该名词在实践运用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局限和滞障后 ,考虑到为进一步推助现实问题的动态解决 ,我们给出了一个坚定而鲜明的主张———大学 -产业 -政府三边合作与发展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式 ,也即“官产学”的使命与应对。  相似文献   

9.
从反对"产业化"到反对"去行政化"说明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化与产业化是可以相容的,学术化与行政化是不能相容的。这不仅为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所证明,也为中国这十余年来的发展轨迹从反面所印证。为了行政化,必然反对产业化,反对产业化为行政化的蔓延提供了条件,行政化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气候和土壤,从而损害高等教育事业。从反对产业化到反对去行政化的过程,是中国学术事业日益腐败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和强大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字典辞书中都将"口无择言"的"择"字理解为"选择"义,认为与"口不择言"之"择"等同.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恐非确诂.本文从"口不择言"和"口无择言"两词在古书典籍中的使用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从而得出前一"择"为"选择"义,而后一"择"为"败、坏的"义.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功否定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的"两个凡是",赋予两个凡是新内涵,简忆华国锋当年提出的"两个凡是",微探新的"两个凡是",体会新的"两个凡是"蕴含的重大意义,驻足今日,回首过去,从"两个凡是"到新的"两个凡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党在理论上不断发展其"人民利益观",在实践中也无时无刻不践行其"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世纪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加深加快 ,“两课”教育教学面临新课题、新任务。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两课”教育教学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有机结合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搞好这一结合需要我们注意基本结合点和有效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掀起了新一轮有目标、有计划的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到底有多少新的理念和新的提法,课程专家、语文教师纷纷撰文写书加以解读、讨论。纵观《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认为“课标”倡导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平等对话、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八大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被称为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QQ、BBS、RSS、XML、BLOG等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逐渐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这一传播形态则是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流变作一综合考察,并对下列问题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形态;“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大潮扑面而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产业成为新世纪发展的引擎,我们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发展中国"硅谷".依据中国国情,确定超越战略,铸造中华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百花文学”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贡献了“新质”。这一独特的文学存在,不仅上承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的良好范式,而且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先河,具有积极影响。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新英雄传奇、问题小说、家庭文学和讽刺文学四个维度考量“百花文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以“双基”教学为主,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则贯穿了“STS”教育。通过对“双基”教学和“STS”教育的对比,对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不断改革和创新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两课"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要切实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到"两课"教育中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新的"两课"教育理念,建立新的"两课"教育模式,采用新的"两课"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丰富和深化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使命,是对唯物史观在新世纪的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