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问题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表扬鼓励、指责训斥,个别谈话、家访等等,就是恶习难改,辛辛苦苦却没有绩效.面对他们的表现常产生这样的困惑:“体罚”才能改变这些学生不良个性和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冲动时批评教育学生的语言很容易充当以下负面“角色”:随意讽刺的“便利武器”,清算旧账的“常用工具”,盲目指责的“得意方式”,大肆训斥的“精神棍棒”,转嫁责任的“丑恶帮凶”,变换批评对象的“损人手段”。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语言批评,并能自觉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让学生在被唤醒中反思完善自己,从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教师的威信呢?我认为:“威”是指人之师表的堂堂正气;“信”即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崇。威信,绝对不是威风。那种动辄指责训斥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佳。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唯唯诺诺,老师一走则乱糟糟,这只证明“怕”,而不能说明老师有威信。  相似文献   

4.
许多家长都想通过与孩子交谈增加感情,并达到教育的目的。可有些家长总感到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交谈的方式不正确。错误的交谈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训斥式。家长居高临下,只会指责孩子这儿不好那儿也不是,不耐烦听孩子谈他的想法。较小的孩子懂事不多,家长如不把道理说明白,对这种方式的交谈孩子倍感屈辱和压抑,其结果是亲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二是溺爱式。看上去好像与“训斥式”相反,家长用“甜蜜”的口吻对待孩子,其特点是“哄”。但从本质上看与训斥式一样,都是没有深入孩子  相似文献   

5.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6.
责备是对孩子某一方面过错行为的指责,是对孩子说服教育的一种手段。孩子有了过错,父母的批评指责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批评指责时,不注意策略,常用大声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责备孩子时能讲究艺术性,也许教育效果要好得多。1.低声以低于平常的声音责备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会感觉到你有重  相似文献   

7.
杨艳 《宁夏教育》2013,(7):97-97
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击打,而是经过水无数次抚摸和无数次的冲击才日渐圆润。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很“硬”的时候,你可以很“软”,学生很“躁”的时候,你可以很“静”。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凡事要冷静,急事要缓办,不能出现问题就急躁,就一味地指责、训斥,这种方式的教育曾一度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培养孩子时时常采用的准则。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有些家长习惯于将眼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与短处上。在家长那喋喋不休的训斥与指责中,孩子会慢慢地学会自我否定、撒谎与反抗。如果父母以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去审视孩子,结果又会如何呢?让我  相似文献   

9.
怎样对待学生的指正●王宝强一位学生家长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一天,他的儿子放学回家,非常委屈而气愤,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理××老师了。”经再三询问才知道,是由于孩子在课堂上指出该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符号,当场遭到老师的训斥。教师指责他在班上最不听话、最...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觉得爱“顶牛”的学生很难对付。教师恨铁不成钢,可学生偏不买帐。有时候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往往搞得师生都很狼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有的公开顶撞,死不认错,有的是一声不吭,用沉默来反抗。遇到这种“顶牛”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训斥指责甚至体罚来对付。结果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  相似文献   

11.
郑培龙  程俊 《中国德育》2004,(10):47-48
讲究诱导语言。情感诱导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迟到为例,有的班主任见学生迟到,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有时甚至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迟到的学生便认为班主任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迟到者,也会因心理逆反来个“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迟到的原因,分析迟到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并帮助他们寻求避免迟到的办法,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12.
李有仕 《甘肃教育》2009,(22):17-17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实施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属于“双差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所以他们更渴望被关注,也更渴望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听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就火冒三丈,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这显然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味指责对孩子走出学习困境毫无益处,我们家长直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有些家长喜欢大声训斥孩子,以为大声训斥声势大,效果佳。其实,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大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引起反感,根本听不进对方的话或者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更谈不上教育效果。有时大声训斥虽然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沉默、固执等对抗方式,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另外,一味指责甚至体罚,孩子的心理发育会受到影响,渐渐失去对…  相似文献   

15.
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有的公开顶撞,拒不认错,有的是一声不吭,用沉默来反抗。遇到这种“顶牛”情况,有的教师训斥指责学生,甚至体罚。结果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也伤害了师生感情,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更加不利。与一些爱“顶牛”的学生谈话,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弄清问题的原委,想想学生为什么会“顶牛”,如果是这样进行一番分析后,也许教师的心  相似文献   

16.
1.对学生尊重、真诚。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也意味着非指责、非嘲讽、非强加于人。尤其是对一些在各方面都不太出色的的学生,更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打着“为学生好”的幌子去伤害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工作要顺利开展 ,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而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是与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分不开的 ,所以 ,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有效沟通。一、教师对家长要以诚相待教师与家长互相真诚相待 ,以心换心 ,何愁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家长以诚相待 ,对教师而言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待对学校工作有意见的家长不训斥、指责 ,学校的工作不可能做到让每位孩子的家长都满意 ,难免会有个别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意见。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不应对这些家长训斥、指责 ,而应同他们一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意见。如果教师这…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看到一则学生日记,其中写到:近一段,我们班主任的脾气、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突然一反常态,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从前对学生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等不好的现象烟消云散,而一概变成了对学生的“赏识”;她不吝褒奖,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总是对学生说:“你非常聪明,大脑反应快”、“你接受能力强,能够学好每一门学科”、“你极有天赋,将来会有很大的前途”等等。刚开始时,对老师的变化,我们感到了一阵轻松和愉快,尝到了“愉快教育”的甜头,再也没有了心理上的压抑了,还美滋滋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者道德问题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或“后进生”。后进学生或因功课不好,或因屡犯过失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是消极的,对课堂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缺乏热情和兴趣,同时为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从另一方面表现自己,于是又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指责,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上午刚进办公室.就看到年轻气盛的W老师正在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训斥三个不成器的“老顾客”。 由于频繁“光顾”办公室。我对这三个学生已经很熟悉了:甘某、黄某、刘某。对于他们的“劣迹”,我更是从W老师的反复训斥中了解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