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投影仪光源强、能放大的特点 ,可以增大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可视度。例 1 :《物理》第一册P93 页 ,实验《光的色散》图 6~ 2 6。这个实验往往需要在室外强阳光下进行 ,若在室内我们用投影光源代替太阳光 ,将此实验这样改进 :将投影仪打开 ,让光线射到屏幕上 ,然后手持三棱镜 ,将三棱镜的一个棱与投影仪的载物玻璃正中接触 ,我们在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例 2 :《物理》第二册《电和磁》P15 1页实验。改进 :将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 ,把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的玻璃上 ,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 ,打开投影仪 ,轻敲玻璃…  相似文献   

2.
内容梳理一、光的色彩颜色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的色散实验: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是光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教学中光的色散实验有两个演示内容 :一是把白光 (太阳光 )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色光 ,二是将色光再经三棱镜混合成白光。其中将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需要反复调整入射白光、第一个棱镜和第二个棱镜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才能得到演示效果。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套光的色散实验装置 ,使实验操作方便快捷 ,演示现象直观明了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图 1 实验装置图 2 实验装置的主要部分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入射白光源可直接引入太阳光 ,也可用J2 5 0 1光具盘配备的平行光源。让白光源通过一个开有一水平长方形透光孔的光栏 ,使其…  相似文献   

4.
例1 如图1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分解后的太阳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对于光的色散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安排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所需的白光取自太阳光。利用太阳光的反射做实验,是最理想的平行光源,实验时可以不用暗室,缺点是受天气的限制,且实验时须经常调整平面镜的角度,实验效果往往不明显,可见度也较小。我们用投影的方法既解决了光源问题,又增...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前,人们以为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太阳光是最单纯的.19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观察到太阳光偏折出一条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如图1,这就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三棱镜旋转过程中出现色散现象对应的入射角度范围,分析色散光带的位置先降低后升高的原因,反射光斑与最低位置的色散光带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光的色散”实验是初中物理入门课中安排的一个学生兴趣大、教学效果好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个演示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为学好第二册的“光的色散”知识打好基础。现提供简易“光的色散”演示实验方法——幻灯机投影法。预先找一块20×20厘米~2的不透明硬纸板,在其中间位置剪一条宽3~5毫米的狭缝,狭缝的长可根据三棱镜的尺寸相应而  相似文献   

9.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次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并称这种现象为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的物理本质是白光经玻璃两次折射和一次反  相似文献   

10.
知识梳理1.物体的颜色(1)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的侧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证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2.人眼看不见的光  相似文献   

11.
一、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新建1张PowerPoint幻灯片,将其背景设为全黑色,选择直线绘图工具并设置线型粗细为4.5磅,作一竖直线,如图1所示.实验时播放该幻灯片,在白色线条投影到屏幕的光路中放置1个三棱镜(光栅),则在屏幕上会出现彩色的光带.  相似文献   

12.
光学实验题     
一、重要的光学实验1.光的色彩颜色(1)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偏转角度最小,紫光偏转角度最大.(2)色光的混合:利用白光通过滤色镜获得相应的单色光,将不同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3)物体的颜色: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来源于人眼接收到的色光.光源的颜色由其发  相似文献   

13.
再现彩虹     
自从牛顿在1666年用三棱镜做了光的色散实验后,人们便认识到白色主要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混合而成的,据此人们便揭开了天空常出现“彩虹”的神话传说的真面目,认识到“彩虹”就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色散而形成的彩色光带。古人云“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生虹”,就是说,只要人们背着太阳光观看空中大片小水滴,便可见到“彩虹”。  相似文献   

14.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色散的说明南大附中耿立松物理(必修)课本(第二册)195页“白光的色散实验”是将一束白光从下偏上射向三棱镜,由于在同一种介质中紫光速度最小,它的折射率最大,即偏向角台最大,光线按图1射向棱镜时必然红光在上方.实际上很多中学是将斜向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要发生两次折射,使各种色光分开,从而形成彩色光带,如图1所示,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平时我们常见的多为平面镜,在老师指导下,我们用平面镜成功地做了光的色散实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课本中的有些演示实验,有的不便操作,有的实验效果不佳。为此,在教学中我对这几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 “光的色散”的实验是利用三棱镜来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以前  相似文献   

17.
学习了《光现象》这一章,同学们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中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玻璃时折射的情况不同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三棱镜作为色散器件,汞灯、氦灯、氖灯作为光源,用最小偏向角法对汞、氦、氖光各条谱线进行折射率色散测量,利用Origin计算软件拟合了棱镜玻璃的色散定标曲线与色散经验公式,借助色散经验公式得到了相对强度较微弱、相关文献未公布的光谱谱线波长,确立了运用普通物理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色散器件研究原子光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第二册“棱镜”一节中,光的色散实验生动有趣,且实验操作非常简便,直接用日光作光源,通过一个J2511型演示等边三棱镜后即得到了非常明  相似文献   

20.
王荣根 《物理教师》2009,30(7):46-46
物理学家牛顿最早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其基本方法是,如图1所示,将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由于玻璃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偏转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从而可以在后面光屏上得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