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白马藏族儿童是白马藏族文化主要的继承人,对白马藏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究不仅能够实现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能让幼儿在教育、生活与游戏中充分吸收民族文化资源的精髓,让儿童获得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许多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不断流失,主要是由于各种传统民俗事象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白马藏族世代居住在陇南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在白马藏族的众多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服饰是最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但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冲击下,陇南白马藏族民族服饰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服饰已断代,男子服饰基本汉化、藏化,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样式的妇女服饰也正处于变异之中。面对白马藏族服饰文化遗产消失速度加快的严峻现实,对其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白马藏族是生活在岷江上游、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族群,其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差异性发展原则和动态保护原则,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白马民众主体意愿。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要加强调查、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要积极推进白马文化传承工程,建设白马文化生态博物馆,开发生态、民族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保护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白马藏族文化是白马人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传承和积淀的完整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它蕴含着白马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幼儿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基于白马藏族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不但有利于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且是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该民族的兴衰存亡。本文拟从白马藏区幼儿园传承白马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白马藏区幼儿园如何通过培养师资、建设园本课程的策略,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架构来有效促进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关于相关治理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白马藏族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基层社会全貌。国内有许多学者从事社会治理和白马藏族社会的研究,而从文化视角去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仍比较少。以白马藏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关于相关治理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白马藏族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基层社会全貌。国内有许多学者从事社会治理和白马藏族社会的研究,而从文化视角去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仍比较少。以白马藏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县白马藏族由于久居深山,远离城市,开发迟缓,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白马藏族音乐文化样态,其传统面具傩舞“池哥昼”、圆圆舞、传统酒歌极具魅力至今洋溢着古氐遗风,承传着白马藏族文化的精魂,成为我国多元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逐步趋同,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发展经济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矛盾和困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人是时间与空间的二维存在。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村落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特定生活空间,这一生活空间的建构总是遵循着民族的文化个性。就白马藏族的村寨而言,白马部族聚居空间的历史性、聚族而居的族群意识以及"血缘—姻缘"并重的传统伦理价值规范,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村落建构的文化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陇南文县境内的铁楼藏族乡内,聚集着一群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是白马藏族,白马族所处位置地势险峻,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很少。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特点,白马族的民间舞蹈就是其中最具特点的文化瑰宝。傩舞、火圈舞、甘昼、麻昼、拐疙瘩等众多舞蹈的表现形态展现了细腻中带有粗犷、柔婉中又带有强悍的白马藏族人对祖先的敬仰、对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本篇论文从白马藏族舞蹈的表现形态入手,简单介绍各种舞蹈种类的表现形态,重点分析形态中包含的文化精神,探究白马藏族舞蹈的存在价值和对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陇南白马藏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口头创作和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其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极具浓郁的民族风貌和地域文化特性,有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一样,有着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民族性、集体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民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在多元文化的长期交融中,不仅具有风韵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自成体系。南坪琵琶弹唱,白马藏族民族,白马藏族锅庄曲是九寨沟民歌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3.
民族体育是体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白马藏族"火圈舞"是集民族特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艺术活动,是白马藏族人民长期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实践中所传承的社会文化,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体育人类学为视角展开对白马藏族"火圈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研究,旨在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为促进大众体育的长足进步提供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陇南白马藏族风物传说是其"口传的历史",是陇南白马藏族民族记忆、族群认同的艺术反映以及道德意识和生活民俗的集中展现。透过这些丰富的传说故事,可以窥见其鲜明的民族个性、独特的生活民俗以及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印迹。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充分利用视觉文化符号宣传推介白马文化迫在眉睫。通过分析白马藏族旅游发展的现状,着力探讨在视觉文化时代白马藏族旅游文化开发在视觉文化符号建构和视觉文化传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白马藏族旅游文化视觉符号建构的策略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机制,以推动白马藏族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白马文化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7.
白马藏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采用礼俗活动中的模仿、师承、家传等多种方式将古老、传统的傩舞"池哥昼"、圆圈舞、传统酒歌等音乐文化样态保留至今,体现出无文字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特征及人文内涵。从无文字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入手,对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特性及文化功能进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主要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主要的题材类型,表现了陇南这块土地上白马藏族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认识陇南民族文化提供了指针,也为重造民族间的关系提出了白马藏族自己独有的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马藏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词汇范畴,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蕴含着这个民族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对白马藏语的词汇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全面系统研究白马藏族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陇南地处陕甘川交界之处,是秦文化、氐羌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地区,其民间美术的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特色。而白马藏族居住在甘川交界之处的高寒山区,其民间文化正逐渐衰落,因此,保护这些民族遗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