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硫酸铜和均苯并菲三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铜-氧簇合物(Me_2NH_2)_2[Cu_6O_2(SO_4)_5(DMA)_6]·5DMA(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铜-氧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结晶于P21212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0.0008(2),b=19.8176(2),c=24.5598(3),α=90°,β=90°,γ=90°.簇合物1中的Cu(2+)离子通过SO_4(2+)离子通过SO_4(2-)和O(2-)和O(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配位.簇合物1是阴离子配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A分解的二甲胺有机阳离子.簇合物1中存在N-H…O和C-H…O氢键作用,通过这两种氢键作用,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簇合物1为单一纯相,热重测试结果显示簇合物1能稳定到600℃.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硫银簇合物的光吸收性能,通过将具有共轭平面结构的邻菲罗啉(phen)分子引入到硫银簇合物的表面,得到一个新型八核硫银簇合物[Ag_8(CF_3COO)_6(SPr~i)_2(phen)_4](Ag_8)(SPri=异丙基硫醇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簇合物结晶于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036(7),b=12.4715(8),c=14.5167(8),α=65.751(2)°,β=79.187(2)°,γ=66.698(2)°.簇合物在溶液中的紫外吸收与簇合物表面的邻菲罗啉分子密切相关,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簇合物晶体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应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铅MOFs,[Pb4(1,3-ada)_3·(μ_4-O)](1,3-ada=1,3-adamantanediacetic acid=1,3-金刚烷二乙酸),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640 6(1),b=13.647 9(2),c=24.813 3(3),β=91.068 3(7)°,V=248 0.1(1)3,Z=4.  相似文献   

4.
在溶剂热条件下,MnCl2·4H2O,四氮唑-1-乙酸(1-tza)和邻菲罗啉(phen)在乙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Mn(1-tza)2(phen)2]·H2O(1),该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在ab面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链与链之间又通过π-π堆积形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30H24MnN12O5,M=687.55,空间群为P2(1),a=9.163 10(10),b=15.475 5(2),c=21.446 7(2),α=γ=90°,β=101.79°,V=2 977.04(6)3,z=4,Dc=1.534 Mg/m3,R1=0.046 8,wR2=0.136 2.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i(en)3]2Sn2Se6单晶.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Ni(en)3]2Sn2Se6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15.2885(13),b=11.9367(10),c=19.2389(16),v=3511.0(5)3,Z=8,化合物含有SnSe4共边连接形成的[Sn2Se6]4-阴离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Cd(II)配位聚合物{[Cd_(0.5)(Ac)(bbib)_(0.5)](H_2O)_2}_n,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259(4) ,b=14.7638(5) ,c=16.4687(7) ,α=90°,β=106.975(4)°,γ=90°,V=2587.31(18)~3,Z=8,D_c=1.517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294,wR_2=0.0691[I(2((I)],F(000)=1208.0.该配合物的1D链结构通过氢键链接为2D层结构,进而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最终的3D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NIT-1'-MeB zI m)2Cl2]·4H2O(NIT-1'-MeB zI m=2-{2'-[(1'-甲基)苯并咪唑]]}-4,4,5,5,-四甲基苯并咪唑-3-氧化-1-氧基自由基),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X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0H46Cl2Cu N8O8,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353(5),b=21.083(6),c=11.978(3),α=90°,β=111.964(3)°,γ=90°,V=4064.0(19)3,Z=4,Dc=1.277 g/cm3,最终偏差因子R1=0.0786,wR2=0.2213(I>2σ(I)),F(000)=1636.中心金属Cu(Ⅱ)离子与两个自由基螯合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1,5-萘二磺酸合镍(Ⅱ)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92(16),b=6.6503(8) ,c=9.6361(12),β=92.0400(10)°,V=849.15(18)3,Z=2,F(000)=468,Dc=1.772g·cm-3,Mr=453.07,μ(Mo Kα)=1.449cm-1.配合物由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构成,阳离子基团为Ni(Ⅱ)离子和六个水分子配位基团,为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基团是1,5-萘二磺酸根离子,它们通过氢键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水热法合成得到一个含有水杨醛Schiff碱的双核铁配合物(C32H30Fe2N4O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471(10)(),b=11.0577(10)(),c=13.8143(13)(),α=67.9770(10)°,β=73.2580(10)°,γ=77.5730(10)°,Z=2,F(000)=684,V=1473.6(2)3,μ=1.032mm-1,R1=0.0376,wR2=0.0903.该配合物结构单元中的两个铁原子之间通过氧原子桥连,形成双核配合物.相邻的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弱氢键连接,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新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2-噻吩甲酸(5-氟尿嘧啶-1-基)甲酯的合成.用1HNMR、13CNMR、I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同时分析了热性质.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晶胞参数为:a=9.6134(14),b=4.8381(7),c=24.534(4),α=90°,β=97.289(3)°,γ=90°;Z=4,F(000)=552,R1=0.06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