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  相似文献   

2.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审美体验不仅仅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反映,也是一种审美主体内固有的生命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源于人类生物学的审美天性,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物质、精神与原欲的自然需求,肯定这种意识的存在,更是对人自我的认同、对人性的尊重.这种生命意识被审美客体激活、唤醒,具有鲜明的刺激→反应性质,它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既获得身心的愉悦,又体验着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理应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感受与体验又只能在心灵开启之后,即在有了生命意识之后。因此,文学教育中,必须充分关注生命的存在,与鲜活的生命进行对话,以促成学生自身个体生命质感的生成、积淀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应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借助文本“再度体验”,同凝聚在作品的生命体验沟通、交流、碰撞,进行探究生命价值和奥秘的对话,从而获得生命的启示和审美的乐趣。这是文学作品审美接受欣赏的真谛。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即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的愉悦;在审美体验中,我们再度咀嚼体验着宇宙人生的奥秘和意义,审视着生命  相似文献   

6.
论德性语境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性语境中研究大学生主体意识,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时代课题.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过度与不及,既影响大学生对象性活动内在的幸福生命体验之至善目的达成,又关乎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成熟与自觉,是大学生对象性活动不断生成其幸福生命体验的内源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促成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四育,美育育人机制的生发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给审美主体以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使审美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情感体验中,唤醒向美的生命意识。美育关注审美的主体性,旨在激发个体的本质力量,并对审美对象的情感呈现、形式及内容的表达有着具体要求。美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厘清高校美育内容构建理路是高校美育育人机制生发的关键,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形成美的生活态度三个维度出发,探寻融通各艺术学科的艺术教学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人文内容以及蕴含生命哲学智慧的美育内容,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美育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态,生命意识是人之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它有生命存在意识、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生成意识三方面的要义。以完美生命为旨归的生命教育,须着力探索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的策略:(1)在引导学生追问生命由来中唤醒,(2)在引导学生欣赏自我优势中唤醒,(3)在引导学生挑战生存极限中唤醒,(4)在引导学生体验死亡情境中唤醒。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激励和整合人格的力量。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且在审美体验中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审美体验的价值,是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为了使生命活力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涌动起来,实现审美体验价值,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学生意识:体验教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体验使知识进入生命领域,真正的体验学习是学生将客观知识“活化”“生命化”,或者是将客观知识在学生个体身上“复活”,使其成为个人经验的有机部分,成为“我的知识”.因此,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学生意识,简言之就是“目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这是对学生生命关注的自觉,是要还给学生体验的权利,是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合适的“加工”情景,指导并提高学生体验成效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12.
<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是一个方向明确、志向高远、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人。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教师,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教育理想、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充分享受职业幸福的人。滨海小学自2007年9月建校以来,秉承"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探索出"四三"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审美体验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品质较高的意识活动。教育理应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物理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有着密切联系,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审美。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经历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的熏陶,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女性的不懈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的,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已达到了完全自觉和成熟。本文从其解构传统男权审美规范、塑造女性作为“人”的形象和解构传统性别秩序。抒写女性自我生命体验两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女性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16.
在通感视野下进行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表现力,通过体验情感美,拓展想像力,徜徉意境美中去倾听人的生命、关注人主体,从而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进而丰富、健全人的感觉,使生命在通感审美中诗化,使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复归——略论当代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对生命进行价值判断并极端否定的结果。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死观教育,使学生具备清醒的自我生命意识、合理的生命价值位置、自觉的生命实践诉求和丰富的生命过程体验,最终促使生命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大美审美是中国自然审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大美研究离不开大美审美主体的研究,大美审美主体意识的研究是大美审美研究的基础。在具体的大美审美活动中,其主体意识主要包括时间意识、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审美主体的时间意识是大美审美主体赋予审美对象的一个新的维度,它使得大美成为时间维度上的存在物并在时间维度上获得了意义;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是时间意识在审美主体个体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人生短暂与时间无穷之间不可缓和的矛盾在主体方面的反映,在情感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因自身无法与大美相较的生命短促感而来的审美悲情;审美主体的价值观念表现了审美主体意欲克服时间无穷与生命有限的矛盾、把外在于人的无限时空与人的存在一体化的主观追求,在人生存在的虚空中注入与具有绝对价值和意义真实的大美相对应的个体价值,作为个体生命对抗生存空虚的保证。审美主体的时间意识、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中国大美审美的重要因素,在对大美的审美观照中,这些主体意识最终表现为审美主体效法自然、追随自然的渴求和达致与天地合一、与日月同辉的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体验是培育生命意识的基本方式,体育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教学应自觉担负起培育生命意识的职责。本文就生存、时间、安全、群体等方面的生命意识培育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