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节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是对前面学过的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后面学习其他气体如氢气实验室制法的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二氧化碳的性质更是初中学生初学物质性质的典范,因此这块知识是每年中考的常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过程是学生最直接最客观最形象地接触并研究二氧化碳的过  相似文献   

2.
张小娅 《成才之路》2010,(22):60-60
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化合物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CO2的制取研究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设计了一个半导体物理实验的创新型实验。纯氧化铈光催化剂由于较宽的带隙而无法充分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将碳量子点与半导体氧化铈光催化剂复合,基于碳量子点具有上转换功能,将可见光转化为紫外-近紫外光,有效提高了复合体系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该实验方法简单,实验重复性好,易于学生操作。该实验能够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创新性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科技之母,实验是“炼金”的直接途径。设计了碳点修饰硅酸锌金属防腐蚀颜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综合实验,利用碳点原位修饰技术,制备了碳点/硅酸锌纳米复合材料,揭示了双极抑制效应和多层钝化膜掩蔽效应的防腐机理。复合材料较为复杂的制备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多种表征解析,学生掌握了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碳点与硅酸锌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思路以及接触角、表面电荷、比表面积等因素如何影响材料的防腐性能。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碳点/硅酸锌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阻抗谱(Nyquist曲线和Bode曲线)和动电位极化测试评估材料的防腐性能、探讨防腐机制。通过该综合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从微观角度剖析宏观性能的思维方式,并意识到科学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101-103
采用自制的碳化物衍生碳制备装置开设了材料类综合实验,让学生对新型碳材料的制备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阐述了该装置的设计思路、操作原理、结构特点、可完成的相关实验和取得的成效。通过让学生接触所在专业的科学前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低耗高效生物脱氮除碳系统,并应用于教学。通过实验平台,并结合脱氮除碳效果评价实验过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工艺流程及实施步骤。实践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在脱氮除碳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极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以古代火法炼铜为情境,通过文献资料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作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用于实践。在第一次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并作进一步改进,成功完成模拟古代铜的冶炼的第二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学,助力学生自主形成“碳与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网络,提升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86):150-151
本文设计了一个开放式化学实验:利用尿素和葡萄糖为原料,表面活性剂P123为造孔剂,通过两步热处理法制得多孔氮掺杂石墨烯,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组成和结构的表征,同时利用电化学表征技术对材料的储能性质进行研究。本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碳材料的常规合成方法、掌握化学产物的常用表征手段和电化学储能性质的研究方法等。本实验结合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并综合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碳点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进行了纳米前沿与法庭科学融合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该实验以碳点在手印显现中的实际应用为核心,以解决碳点在手印显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充分阐释了实验背景原理,系统梳理了实验内容方法,明确细化了实验教学实施,体现了实验选题的创新性、实验背景的科学性和实验内容的实践性。通过开展该实验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实验数据处理水平,起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由于演示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碳还原二氧化碳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却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增开碳还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则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以下两个实验,可根据实验条件,任选其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分析科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设计了一项题为"基于氮化碳量子点化学发光法测定多巴胺"的探索型实验,此实验涉及多个基础理论知识,实验现象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分析科学的实验教学。相对于分析科学实验课程中基础性实验来说,该实验体现了多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适合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后开展,从而加强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该实验涵盖较多可供学生自主设计与探索的实验内容,可用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单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综合实验,是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实验.1.实验目的采用课本装置,实验加热所需的时间较长,影响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绿色低碳生活环境,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发学生的科研奉献情怀,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示范辐射作用,结合课程思政先进教学方法,将绿色低碳理念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修订实验内容,开设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与存储特性教学综合实验。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及二氧化碳压缩过程热力学分析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孵化地建设,以期为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套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考查的是碳和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的检验,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取材常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背景材料。这说明试题起点低,但是对能力的要求并不低,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即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整体思维能力,方可顺利解答。这道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连接,装置中每一部分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一些仪器中要添加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碳的氧化产物为CO_2;紧接着在习题中要求学生写出碳与氧化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就会模仿书上的化学方程式,把碳的氧化产物也写成CO_2,而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却是CO。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碳还原氧化铁,氧化产物为CO_2,而炼钢时氧化亚铁与碳的反应产物却是CO。  相似文献   

17.
依据燃烧反应相关知识,对比分析了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并借助数字传感器技术,探究了燃碳法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燃碳法没有燃磷法消耗氧气彻底,并且生成无法吸收的一氧化碳气体。本研究为科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源与环境系统战略新兴专业创新实验教学需求,结合团队前期科研基础,设计了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碳材料或颗粒燃料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实验步骤简单,涉及的知识全面,涵盖了生物质物料特性分析、热力学、生物质成形力学与特性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等诸多学科的知识。适合开设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作为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该创新实验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在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贯通,提高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利用玉米秸秆通过水热碳化制备碳基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对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对于可再生、绿色环保材料制备的兴趣;将玉米秸秆碳材料通过压缩成形制备清洁的颗粒燃料,促进了学生对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环保、绿色能源、可再生材料等领域的认识更深入。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怎样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化学实验变得有趣,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套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考查的是碳和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的检验,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取材常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背景材料。这说明试题起点低,但是对能力的要求并不低,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即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整体思维能力,方可顺利解答。这道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连接,装置中每一部分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一些仪器中要添加的药品,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