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娟 《甘肃教育》2013,(22):84-84
一、时时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一个单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读,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4):62-6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对阅读产生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让人终生受益。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因素占有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注重课文的内容分析,缺少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方法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较慢,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考试中阅读题型的得分。一线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9):57-58
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阅读资料为桥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阅读,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成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小抓起,小学语文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坚持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故而,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是无法实现的。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千锤百炼,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也都需要日积月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课内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要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教师还必须开发利用课外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阅读。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发挥着长效的积极作用。在低年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运用好阅读材料,注重课内的阅读指导,把握好课外的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69):20-21
教师用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好习惯,通过阅读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加强学生阅读技能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该加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学生也要积极努力,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要求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在初中阶段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做到既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主要按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几个步骤介绍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探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形成初步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养成阅读经典、精读经典的习惯.主要做法有:利用课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进度表,以及利用寒暑假进行大量阅读来养成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习惯;通过经常性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评论,完成探究性作业等方法,使学生养成精读经典作品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受制于课堂教学思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能够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状态,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光靠学生的自觉自悟是不能奏效的,光靠教师的说教、规劝也是不能完成的。我们知道,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外部要有一种动力,推动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反复强化的训练,这种动力就是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找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突破口,才能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突破口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从二大方面阐述了汉语阅读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方式,一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旨在通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探究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手段,以便掌握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阅读面窄,教师教学方式模式化,使农村高年级阅读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会学生读,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书香氛围,给学生一个阅读场;要运用各种方式,有效辅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逐步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环节,它不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关键恰恰是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陷入了"衔尾蛇"困境。为此,着眼于初中语文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探究教师应当如何打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衔尾蛇"困境,希望能为促进初中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如何引发兴趣,养成习惯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